字词 | 静明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静明园 静明园在北京西北郊中区的玉泉山。清康熙年间在山南建行宫御苑澄心园,后改名静明园。乾隆十五年(1750)加以扩建,将秀丽的玉泉山及山麓的河湖地段全部圈入宫墙之内,成为一座以山景为主兼有小型水景的天然山水园。全园占地约六十五公顷,大致分为南山东山西山三个景区。南山景区的山坡面南,沿山麓的平地上布列着玉泉湖和裂帛湖以及迂曲的河道,是全园建筑精华荟萃之地,以玉泉湖为其中心,湖中三岛鼎列。湖西有玉泉泉眼,有乾隆书“天下第一泉”碑。湖北为龙王庙,南入仿无锡惠山听松庵建成的竹垆山房。西岸山坡上还有开锦斋、赏迂楼、吕祖洞和观音洞。吕祖洞前建真武庙,南为双关帝庙。这些建筑群背山濒水,上下天光互相掩映,又与山顶的华藏塔遥相呼应,构成动人的风景画面。湖北有小园林翠云嘉荫,西为华滋馆,东为飘心斋及湛华堂,环境静谧。南山景区有雄踞玉泉山主峰之顶的香岩寺,普门观一组佛寺建筑群。仿金山寺塔建玉峰塔,是全园的制高点。香岩寺以南的山坡上有洞景。裂帛湖西岸建观音阁,北岸有清音斋。东山景区包括玉泉山的东坡及山麓。影镜湖及沿湖建筑构成一座水景园、楼阁错落高低,回廊曲折围合,修竹萧然。此区山地建筑不多,主要一组为北侧峰顶的妙高寺。寺后有妙高塔,该妙斋。西山景区即山脊以西的全部区域,建置园内最大的一组建筑群,包括道观东岳庙,佛寺圣缘寺,寺内有琉璃砖塔,小园林清凉禅窟。窟北为含漪湖。园的南宫门外开拓高水湖,湖中建影湖楼,成为园墙外一处以水景取胜的景点。静明园内共有大小景点三十余处,其中寺观就占十所之多。有佛塔四座,许多石穴洞景也都与佛道的题材有关。1860年,静明园遭英法联军焚掠,光绪年间曾部分地修复。见《旧都文物略》、乾隆《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及《云外钟声》 等诗序。 ☚ 静宜园二十八景 静明园十六景 ☛ 静明园 静明园清代御苑,曾称澄心园。清代北京西郊著名皇家三山五园之一。在西山东麓支脉玉泉山处。这里洞壑迂回,泉流密布,泉水晶莹如玉。辽代即在此建玉泉山行宫,金章宗又建芙蓉殿行宫,元世祖忽必烈在玉泉山建昭化寺,明英宗建上下华严寺。清康熙十九年 (1680)在辽、金行宫遗址上重新整修,建为皇家御苑——澄心园。康熙三十一年改今名。园内置廓然大公、芙蓉晴照、玉泉趵突、竹罏山房、圣因综绘、玉峰塔影、裂帛湖北等十六景。乾隆时又增十六景,有清音斋、华滋馆、冠峰亭、观音洞、如如室、心远阁等。进东园,南望,高山下一汪碧波荡漾的池水,自闸口流出,由高而下,形如玉帛,又发出 “嘶嘶” 如撕帛之声,故得名裂帛湖。山崖有一巨窦,泉水喷薄如柱,散落如珠,有 “玉泉趵突” 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乾隆还命内务府制银斗,较量天下各名泉名水,玉泉水质最轻,乾隆亲题“天下第一泉”碑,立于园中。玉泉水也被定为清宫专用御水,每日有官差押车往运。用玉泉水灌溉的稻米、水果,也成了皇宫御用食品。华藏塔为一座七级八面的汉白玉石塔,每级塔壁均刻有佛像,雕工精细。山最高处为妙高台,上建玉峰塔,共七级,高约30米,有螺旋石阶可供攀登。塔颠安铜佛一尊,各层洞龛内供铜佛,均有乾隆题额联石刻。石峰塔系仿金山妙高峰而建,是颐和园难得衬景。半山腰还有上、下华严寺,均有精美的汉白玉石佛龛。上华严寺的壁、顶还满刻各种姿态的佛像,故又名 “千佛洞”。玉泉山山秀、水佳、石奇。《帝京景物略》引曾棨《玉泉山》诗曰: “跳珠溅玉出岩多,尽曰寒声丽薜萝。秋景涵空翻雪练,晓光横野落银河。潺潺旧绕芙蓉殿, 漾漾今生太液波。更待西湖春浪阔, 尊再听濯缨歌。” 静明园作为御苑,非经皇帝特赐,即使是枢院大臣也不得入内。乾隆赏赐大学士、尚书等十余人可随游静明园。1860年,此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年间又重新整修。 ☚ 静宜园 乐善园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