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石鼓书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石鼓书院 又名“李秀才书院”。 宋初著名书院,崇尚理学。地址在湖南衡阳石鼓山。 旧为寻真观。唐元和中李宽结庐读书于此。 宋至道三年(997)李士真于李宽读书旧址创建书院。会儒士讲学其中。因李宽曾读书于此,亦称李秀才书院。景祐二年(1035)知州刘沅奏请仁宗皇帝赐“石鼓书院”额及学田,遂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淳熙十二年(1185)再次兴修,讲学日盛。开庆元年(1259),毁于兵火。元代时兴时废,元末又毁于兵火。明永乐十一年(1413),知府史中重建,以待游学者。 嘉靖二十八年(1549),知府蔡汝楠扩建。万历四十年(1612),再次修葺,规模极一时之盛。明末毁于兵火。清顺治十四年(1657),巡抚袁廊宇奏请重建,集诸生讲学其间。 康熙七年(1668),知府张奇勋扩建,选拔衡士之隽者肄业其中。雍正、乾隆、嘉庆、同治间,屡有修建,规模日大。 清末先后改为中学堂、南路师范学堂。宋淳熙间,提刑宋若水曾请朱熹为之作《衡州石鼓书院记》,诫诸生不为科举功名所乱,而要辨明义利,有志“为己之学”。 时戴溪为山长,与诸生讲《论语》,有《石鼓论语问答》三卷。淳祐七年(1247),林畊以州学教授兼山长时,刊有大字本《尚书全解》四十卷。元代历任山长有邓大任、王复、康庄程敬直等人,致力于书院教育。明嘉靖间,湛若水曾数至石鼓讲论“体认”之学。 邹守益来此大倡“良知”之说。赵大州等名儒亦来院讲学,订立《规约》,以学文敦行、辨志慎习、笃伦常、识仁体训士。刊有《衡湘问辨》、《大极问答》等。清雍正以后山长多为一时名士,如陈士雅、罗瑛、刘祖焕等,但所教授却多为科举之业。 今存有明清版《石鼓书院志》3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