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攀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共1首 (词)明· 秋风清,秋月明。 叶叶梧桐槛外声,难教归梦成。 砌蛩鸣,树鸟惊。 塞雁行行天际横,偏伤旅客情。 共1首 (词)明· 华堂开玳瑁,列笙簧。 灯火正煇煌。 恰綵绳高挂,锦棚斜设,剧戏富场。 线索提携在手,任俯仰低昂。 做出悲欢离合,百样行藏。 可奈三更短促,刚繁华过眼,又早郎当。 笑矮人稚子,都孟浪悲伤。 若要识、本来面目,请诸公、清夜仔细思量。 况到处、相逢是戏,何必登堂。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傀儡部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嘉靖进士,授刑部广东司主事。官至河南按察使。高自夸许,以为诗自天宝以下,文自西汉以下,俱无足观。与王世贞齐名,世称“王李”,同为“后七子”首领。力倡复古,操海内文柄近二十年。所拟乐府,多略更数字以为己作。五律亦平平。七律较胜,尚有高华雄健之作。绝句间入妙境。为文则聱牙戟口,以艰深文浅陋。有《沧溟集》。 ☚ 茅坤 徐渭 ☛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麟,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少孤家贫。稍长,嗜读诗。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与谢榛、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并称“后七子”。《明史》卷二八七传云:“诸人多少年,才高气锐,互相标榜,视当世无人,七才子之名播天下。”嘉靖三十二年出守顺德,颇有政绩,三年后擢为陕西提学副使,旋以病归。隆庆元年(1567),荐起浙江副使,两年后迁为参政,后为河南按察使,因母丧过哀而卒。其论文主张拟古。“高自夸许,诗自天宝以下,文自西京以下,誓不污我毫素”(《列朝诗集小传》)。嘉靖、隆庆间,操文柄达二十年。《四库总目提要》云:“攀龙资地本高,记诵亦博,其才力富健,凌轹一时,实有不可磨灭者。”著有《古今诗删》、《诗学事类》、《沧溟集》。后二者《四库总目》已著录。王奕清《历代词话》卷一○云:“李于麟怀宗子相诗云:‘卧病山中生桂树,怀人江上落梅花。’边廷实怀李献吉诗云:‘四海酒杯形影外,十年诗草梦魂馀。’时推作者。而李有《八声甘州》,边有《踏莎行》,俱不足存,何也?” ☚ 朱日藩 孙楼 ☛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攀龙九岁而孤,家贫,自奋于学。二十四岁补廪生,与友人许邦才、殷士儋学为诗歌,厌为八股,日诵古文与诗,里人共目为“狂生”。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登进士第,授刑部主事。在京与谢榛、吴维岳、李先芳等结为诗社,经常聚会,品评诗文,互相唱和,在文坛初露头角。后王世贞、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进京入诗社,吴维岳、李先芳出京,攀龙、世贞等人被称为“后七子”;谢榛初为七子领袖,后被排斥,攀龙遂为领袖。嘉靖二十九年,擢为员外郎。次年,升郎中。嘉靖三十二年,出为顺德知府,有善政,兴利除弊,被擢为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以倨傲得罪长吏同僚,遂以病归乡。筑白雪楼以居,闭门读书,专心著述,不见达官显贵,又以“简倨”闻于官场,受到当道者的忌恨。穆宗隆庆元年(1567),按原官起用为浙江按察副使,分管沿海边防,擢浙江布政司左参政,升河南按察使。以丁母忧去职,卒于乡。攀龙继明“前七子”,在诗、文创作上主张复古,而且是极端的复古派。他只重盛唐以前诗,连李白、杜甫的天宝以后诗篇都取鄙夷态度。其诗中有大量的拟古之作,其中许多只是改动原作数字,便据为己作。其好友王世贞云:“于鳞拟古乐府无一字一句不精美,然不堪与古乐府并看,看则似临摹帖耳。”(《艺苑巵言》)其诗中较有价值的是那些描绘河山壮美、摅写自己傲岸个性与当时重大政治事件的作品,如《郡斋》、《杪秋登太华山绝顶》四首、《平凉》、《广阳山道中》、《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大阅兵海上》四首、《赠殿卿》等。攀龙论诗讲求音韵格调、气韵兴象,故其近体多气象雄浑、浏亮可诵之作。陈子龙言其“五律杂出盛唐诸家,精工雄浑,一字不苟”,“七律有王维之秀雅、李颀之流丽,而又加以整练高华沉浑,固为千古绝调,绝句词甚练而若出自然,意必浑而每多可思,照应顿挫,俱有法度”(见《皇明诗选》)。所言虽不免有溢美之处,但就李诗中精品而言,此评价大体相去不远。其缺点是缺少创造性与变化,故集中有不少诗意雷同、意象重复之作品。《尧山堂外纪》云:“李于鳞诗,多‘风尘’字,人谓之‘李风尘’。”其他如“万里”、“秋色”、“长安”、“斗牛”等词语,也反复运用,令人生厌。其诗文收入《沧溟集》。另编选有《古今诗删》。殷士儋为撰墓志铭。《明史》卷二八七有传。 ☚ 吴维岳 蔡汝楠 ☛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历城县)人。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与王世贞并称“王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刑部主事,出为顺德知府,累官河南按察使。著有《沧溟集》三十卷。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出为顺德知府,累官至河南按察使。著有《沧溟集》。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Li Panlong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二十二年进士,授刑部广东司主事,官至河南按察使。 ☚ 杨慎 王世贞 ☛ 李攀龙1514—1570明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属山东)人。嘉靖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与王世贞等互相标榜,同为“后七子”领袖,名噪一时。认为文自西汉、诗自中唐以下,概无足观,倡言摹拟复古。又工诗,俊洁响亮,以声调胜。有《沧溟集》三十卷。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因家境贫寒,少时丧父,无力求师,则刻苦自学。嗜好诗歌。嘉靖二十三年(1544)中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陕西提学副使、浙江副使、参政、河南按察使。在京期间,先后与谢榛、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结诗社,七人皆年少有才,互相标谤,傲视世人,称之为“七才子”。李攀龙为“后七子”的领袖之一。他的文学主张过于偏狭,和李梦阳一样,推崇汉魏古诗,盛唐近体。他编选历代诗歌而成的《古今诗删》,唐后即直接明代,宋元诗一首未选。因其文学主张过于片面,他的乐府诗剽窃模拟十分严重。他的散文更是一字一句模拟古人,有的甚至更改一些字即为己作。其七律和七绝较优,对时政有所暴露,声调清亮,词采俊爽,较有艺术感染力。著有《沧溟集》30卷。 ☚ 明代前七子 王世贞 ☛ 沧溟集 ☚ 贝茨集 沧溟集 ☛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散文家。他是后七子的领袖之一,与王世贞齐名。有《沧溟集》30卷行世。 ☚ 茅坤 王世贞 ☛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麟,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幼年丧父,家贫,刻苦自学。嗜诗歌,日读古文,乡人视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1544)举进士。历陕西提学副使。家居十年后复出,官至河南按察使。母丧,哀伤过度而卒。与王世贞同为“后七子”的领袖。论文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明朝独推李梦阳。诗文创作模拟过甚。文则生吞活剥三代两汉,佶屈聱牙,不能卒读;且自夸“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其理论和创作对当时的文坛影响甚大。有《沧溟集》。 ☚ 茅坤 海瑞 ☛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进士,除刑部主事,出为顺德知府,官至河南按察使。有《沧溟集》。工诗能文,与王世贞并为当时文坛“后七子”领袖,名重一时。力倡文学复古,认为“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主张“其书非先秦两汉不观,其言非古昔先王不称”,又主张“视古修辞,宁失诸理”,故其诗文率多模拟之作,甚至略改古人原作字句以为己作。文尤佶屈聱牙,不能卒读。少数诗尚清新可诵,以七言律绝为较佳。 ☚ 冯惟敏 徐渭 ☛ 李攀龙1514~1570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1522年~1566年)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与王世贞同是后七子领袖,继续高扬复古运动的大旗,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不少作家,崇信“物不古不灵,人不古不名,文不古不行,诗不古不成”。复古到了极端的地步,他认为“视古修辞宁失诸理”,完全不顾作品的思想意义。复古竟成了一场摹拟、玩味古人字句的游戏,结果,他的拟古乐府诗竟有将古人作品改易数字,以为己作者。散文佶屈聱牙。惟七律稍有可观,绝句渐入妙境。有《沧溟集》。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明诗人。字子鳞(一作于鳞),号沧溟,历城(今济南市)人。少孤,家贫。稍长,嗜诗歌,日读古书,被目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举进士第。历陕西提学副使。家居10年复出,累官河南按察使。母丧,以毁卒。攀龙才力富健,与谢榛、吴维岳、梁有誉、王世贞称“五子”,又与吴国伦、徐中行称“后七子”。著有《沧溟集》30卷,又有《诗学事类》、《唐诗选》、《白雪楼诗集》、《古今诗删》、《诗文原始》(均见《四库总目》)并行于世。 ☚ 李格非 李清照 ☛ 李攀龙1514~1570Li Panlongpoet and proser of the Ming Dynasty,also named Cangming.Works: Apt Words from the Garden of the Arts,A Collection of Cangming,etc. 李攀龙1514—1570明著名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进士,初为陕西提学副使,后任河南按察使。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与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称为“嘉靖七才子”,史称“后七子”,并为主将。他认为文自西汉、诗自盛唐以下,都无足观,因此其诗文多摹拟古人。散文粗率生硬。拟古乐府竟有将古人作品改易数字,以为己作者。七律较可观,但语言缺少变化,故虽有工力而成就不大。有《沧溟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