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石榴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石榴皮 中药名。 出《雷公炮炙论》。别名石榴壳,酸石榴皮,酸榴皮,西榴皮,安石榴酸实壳。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果皮。石榴为落叶灌木或乔木。高2~5米。树皮青灰色。 幼枝近圆形或微呈四棱形枝端通常呈刺状,无毛。叶对生或簇生;叶片倒卵形至长椭圆形,长2.5~6厘米,宽1~1.8厘米,先端尖或微凹,基部渐狭,全缘,上面有光泽,无毛,下面有隆起的主脉,具短柄。 花1朵至数朵,生于小枝顶端或腋生,花梗长2~3毫米;花的直径约3厘米;萼筒钟状,肉质而厚,红色,裂片6,三角状卵形;花瓣6,红色,与萼片互生,倒卵形,有皱纹,雄蕊多数,著生于萼管中部,花药球形,花丝细短,雌蕊1,子房下或半下位,上部6室,具侧膜胎座,下部3室,具中轴胎座,花柱圆形,柱头头状。浆果近球形,果皮肥厚革质,熟时黄色,或带红色,内具薄隔膜,顶端有宿存花萼。种子多数,倒卵形,带棱角。生于山坡向阳处或栽培于庭园。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秋季果实成熟,顶端开裂时采摘,除去种子及隔瓤,切瓣晒干,或微火烘干。 干燥的果皮呈不规则形或半圆形的碎片状,厚2~3毫米。 外表暗红色或棕红色,粗糙,具白色小凸点;顶端具残存的宿萼;基部有果柄。 内面鲜黄色或棕黄色,并有隆起呈网状的果蒂残痕。质脆而坚,易折断。 气微弱,味涩。以皮厚实、色红褐者为佳。拣去杂质,去净残留的内瓤及子,洗净,切块,晒干。味酸涩,性温,有毒。入大肠、肾经。功能涩肠止血,驱虫。 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本草纲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内服:煎汤,2.4~4.5克;或入散剂。 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涂。 ❸ 治疔肿恶毒:以针刺四畔,榴皮著疮上,以面围四畔炙之,以痛为度,仍用榴末敷上,急裹,经宿,连根自出也(《肘后备急方》)。 ❸ 治汤火烫伤:石榴果皮适量。研末,麻油调搽患处。 取清水5斤,将前3味药放入水内煎沸后,再煎10分钟,然后加入明矾,用木棒不断搅拌,至明矾全部溶于水中,再煎至剩下药液3斤左右,去渣冷却备用。 用时须在下水前将手、脚在药液中浸泡一下;也可用棉花球蘸涂。待药液干后入水工作。每次出水休息,必须如前浸涂后再下水工作。 本品含树脂4.5%、鞣质10.4%~21.3%、蜡0.8%、糖2.7%、甘露醇1.8%、树胶3.2%、菊粉1.0%、粘质0.6%、没食子酸4.0%、苹果酸、果胶和草酸钙、异檞皮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