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麻黄
【概况】: 异名 川麻黄(四川中药志)。 基源 为麻黄科植物矮麻黄的嫩枝。麻黄属全世界约40种;中国有12种、4变种。 原植物 矮麻黄Ephedra minuta Florin 形态 矮小灌木,高5~22cm。木质茎极短,不显著。小枝纵槽较粗,极明显。节间长1.5~3cm,径1.2~1.5mm。 叶2裂,下部1/2以上合生,上部裂片三角形。雌雄同株,雄球花单生或对生节上,无梗,苞片3~4对,基部1/4合生;雌球花单生或成对生于节上,苞片通常3对,雌花2。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被白粉,长圆形,长6~10mm,黑紫色,微被白粉。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7卷.488页.图113∶1~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000~4000m的高山地带。分布于四川北部及西北部,青海南部。 。【药性】: 性味 《新华本草纲要》:“嫩枝:苦,温。” 功效 祛寒发汗,平喘利尿,散瞳升压。 主治 感冒无汗,头痛身疼,麻疹水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