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短穗兔耳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短穗兔耳草 【名称出处】:《中国植物志》 【概况】: 异名 直打洒曾(《中国民族药志》)。 基源 为玄参科兔耳草属植物短穗兔耳草的全草。 原植物 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a Maxim. 形态 多年生矮小草本,高4~8cm。 根状茎短,不超过3cm,外面包围有多数棕色枯萎叶鞘纤维;根条形,肉质,多数簇生,长可达10cm。 匍匐走茎带紫红色,长可达30cm以上。 叶全部为基生叶,呈莲座状;叶柄长1~3(~5)cm,扁平,有宽翅;叶片宽条形至披针形,长2~7cm,顶端渐尖,基部渐狭成柄,边全缘。花葶数条,纤细,倾卧或直立,高度不超过叶;穗状花序长卵形或长圆形,长1~1.5cm,花密集;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4~6mm,下部的可达8mm;花萼成2裂片状,约与花冠筒等长或稍短,后方开裂至1/3以下,除脉外均膜质透明,被长缘毛;花冠白色或略带粉红色,有时为紫色,长约5~6mm,花冠筒伸直较唇部为长,上唇全缘,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宽约1.5~2mm,下唇2裂,裂片长圆形,宽约1~1.2mm;雄蕊贴生于上唇基部,较花冠稍短;花柱伸出花冠外,柱头头状;花盘4裂。果实呈核果状,红色,卵圆形,顶端大而微凹,光滑无毛。花果期5~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49页.图551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3200~4500m的高山草原、河滩、湖边砂质草地。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北部及西藏。 。【化学】:从本品中分得一种新的黄酮甙,命名为兔耳草甙(Lagotiside),结构为3,5-二羟基-3′,5′-二甲氧基-7-O-葡萄糖甙(3,5-Dihydroxy-3′,5′-dimethoxyflavone-7-O-glucoside);还分离了6种已知化合物,分别为3,5,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3,5,7-Trihydroxy-3′,5′-dimethoxyflavone)、金圣草酚(Chrysoeriol)、3-苯基-2-丙烯酸(3-Phenyl2-propenoic acid)、n-二十四烷酸(n-Tetracosan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以及D-半乳糖(D-galactose)。 参考文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89;10(3):260(CA 1989;111:228960j) 【药性】: 主治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高血压,肺炎。”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治肺胃瘀血:短穗兔儿草,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