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眼镜王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眼镜王蛇 【概况】: 异名 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饭匙倩、过山峰(《中国药用动物志》)。 基源 为眼镜蛇科眼镜王蛇属动物眼镜王蛇。药用其除去内脏的全体。 眼镜王蛇属仅有眼镜王蛇1种,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各地,中国亦有分布。 原动物 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Canton) 形态 为毒蛇中体形最大的1种,全长可达380cm以上。 头部椭圆形,有前沟牙。颈部能膨扁,但无眼镜状斑纹,而在颈背有“∧”形斑;顶鳞之后有一对大的枕鳞;颊鳞缺,上唇鳞7(2~2~3);下唇鳞8,前4(3)片切前颏片;眼前鳞,眼后鳞3,颞鳞2+4(3);背鳞平滑有金属光泽,斜行19(17)~15-15行;腹鳞雄性235~249,雌性250~265;尾下鳞前段单片后段22片,雄性83~95,雌性77~79;肛鳞完整。 生活时体背面黑色,具有窄的黄白色横纹斑;头背面有4条浅色横纹,分别在吻部,眼的前后和头后部位;腹面黄白色,具有窄的黑色或褐色横斑。(图见《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332页) 生境与分布 生活在平原至海拔200m左右高山的森林中,常在水旁出现,或隐匿在岩缝和树洞内,有时能爬上树,往往后半身在树枝上,前半身悬空下垂或昂起。 分布于中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生药】: 采集 夏、秋捕捉,以立冬前后捕获者最佳,捕后剥皮,除去内脏及牙齿,擦净血迹,烘干或鲜用。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虫蛀。 【化学】: 附 眼镜王蛇蛇毒:可加工制成各种用途的蛇毒制剂,眼镜王蛇毒为金黄色蛋清样粘稠液,主要含有: 它们的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序与α-银环蛇毒素(α-Bungarotoxin)等长链神经毒类似,为突触后神经毒;蔡景霞等从广西产眼镜王蛇蛇毒中分离纯化出4种与Joubert报道显著不同的突触后神经毒素,属碱性多肽;倪慧芳等从广东眼镜王蛇蛇毒中也分出4个突触后神经毒素组分。 眼镜王蛇蛇胆:胆汁中含牛磺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牛磺去氧胆酸、胆酸、胆甾醇,可能含有甘氨胆酸、甘氨去氧胆酸。酸水解产物中含胆酸、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石胆酸、胆甾醇等。 参考文献 张豁中、温玉麟.动物活性成分化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72,1620 。【药理】: 主要为毒性作用。 用羧甲基葡聚糖C-25和氯化钠直线梯度洗脱法,获得17个蛋白峰,其中有7个毒性峰,为峰5、7、8、9、11、12、13。用大鼠膈神经膈肌标本试验,峰5、7、8、9、11、12,于5.5μg/ml浓度,均可使膈肌对间接刺激反应逐渐减小,但不影响膈肌对直接刺激的反应,表明有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此神经毒组份不引起离体蛙腹直肌收缩,对乙酸胆碱有竞争性抑制[1]。眼镜王蛇主要毒性成分为突触后神经毒,在用浓度10-6g/ml时,组分Ⅷ、Ⅸ、Ⅻ、 参考文献 [1] 动物学研究 1980;1(3)∶319 [2] 药学学报 1983;18(3)∶161 。【药性】: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参见“眼镜蛇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