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百刻计时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百刻计时制

古代等间距计时制。可能产生于商代盘庚迁殷以后。刻,为漏壶计时单位,即在相应于一昼夜浮沉长度内,在竹、木制箭上分划一百个间距,每一间距即为一刻。《说文解字》释“漏”曰:“以铜受水,刻节,昼夜百刻。”后又以太阳出没为基础,规定昼夜刻数,如《尧典正义》:“古制刻漏,昼夜100刻。昼长60刻,夜短40刻;昼短40刻,夜长60刻;昼中50刻,夜亦50刻。”汉以后出现与100刻制并行的12时制,需解决100与12不能通约的矛盾,使两种制度互相结合,产生改革百刻制主张。汉哀帝建平二年(前5)曾有两月改行120刻制,梁武帝天监六年(507)改为96刻制,大同十年(544)又改为108刻制。陈文帝天嘉年间(560—566)恢复百刻制。隋唐以后,实际生活中调和12时制和100刻制矛盾之法,大体是将1个刻分为能被3除尽的分数,如1刻分为60分,8刻20分等于1时辰。清初将96刻制定为正式制度。百刻计时制乃我国独创,与西洋24时制、12时制不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