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新三民主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新三民主义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1月23日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最大特点是和三大革命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紧密结合;在国际上联合苏俄,使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联系在一起;在国内发动和依靠工农群众的力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新三民主义有了新的内容:民族主义是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把中华民族从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半殖民地的地位,争得民族的独立自由,进而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能为少数资本家所专有,成为压迫平民的工具,主张建立一个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以“耕者有其田”作为平均地权的实际内容,同时私人资本不得操纵国计民生,要由国家资本掌握国计民生的发展方向。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


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和最高政治纲领。1906年孙中山提出并说明了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即消灭满族的清朝政府,光复汉民族的国家,实行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恶劣政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实行平民革命,建立国民政府。民生主义即在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贫富分化与对立,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三民主义是近代中国阐述得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政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宣言中,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之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紧密结合。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其目的在使中国民族自由独立于世界和各民族的自决权。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而得私;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外,复行直接民权;民权运动的方式,以五权宪法为原则。民生主义的最主要原则一为平均地权,二为节制资本,以国家来操纵国计民生。新三民主义奠定了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Xinsamninzhuyi

孙中山在1924年重新解释的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的三民主义。孙中山在1924年1月于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孙中山亲自审定的国民党“一大”宣言,是阐释新三民主义内容的经典性文献。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对外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对内主张“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直接的、普遍的、革命的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规定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个原则。平均地权是由国家制定土地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防止“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对“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后不久,孙中山将上述方针归纳“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是凡具有独占性质或规模过大之企业,“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国家为之谋救济之道”。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它克服了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和彻底的反封建纲领、特别是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纲领的根本弱点,对旧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采取了批判态度。它的政治原则和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的一个伟大功绩。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宋庆龄 ☛

新三民主义

见“政治学”中的“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见“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在旧三民主义基础上发展的革命的三民主义。1924年1月,在广州由孙中山主持召开的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与1924年以前的旧三民主义相区别,称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增加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内容;在民权主义方面,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而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实行专政;在民生主义方面,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主张。这样,就使新三民主义和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基本原则上相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但是,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仍有本质的不同,即有民主革命阶段部分纲领,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宇宙观和革命的彻底性等不同。

新三民主义

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称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为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求得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为建立一般平民所共有的非少数人所私有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为以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为中心。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纲基本相同,因此成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孙中山发表讲话,对三民主义重新进行了解释,把三民主义的理论发展成新三民主义的理论。孙中山将民族主义解释成为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要求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是建立平民所共有的政权,而不是建立少数人所有的政权;民生主义发展成为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新三民主义主要有了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这同中国共产党在 “二大” 中提出的民主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

☚ 新一军   新文艺运动指导委员会 ☛
0000208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5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