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豆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豆蔻 中药名。 出《本草拾遗》。别名:多骨、壳蔻、白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rn cardarnomum L.的果实。多年生草本。 根茎匍匐,粗大有节,近木质。茎直立,圆柱状,高2~3米。叶2列,无叶柄,叶片线状披针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达23厘米,宽7.5厘米,罕达10厘米,先端狭渐尖,基部狭,边缘近波状,两面光滑,叶舌长达7毫米,先端2裂,被长硬毛。穗状花序生于根茎上,花茎连花梗长达8厘米;有卵圆形的鳞片,鳞片先端急尖,基部被短密绢毛;苞片卵圆形,先端急尖,被纤毛,灰色,长达3厘米;小苞片管状,3齿裂,稍被绢毛,长15毫米;花萼管状,3裂,被长柔毛,裂片刷状,花冠透明黄色,管部狭,长2厘米,喉部被小柔毛,裂片钝,长约1厘米唇瓣倒卵形,长1.6厘米,先端微呈3裂状,中间厚,被微柔毛,黄色或带赤色条纹;侧生退化雄蕊钻状,长3毫米;花丝宽而有沟,长5毫米,花药长3毫米,药隔附属物3裂,3裂片等长,长方形反折;蜜腺2枚,半圆柱状,长2毫米;子房下位,被绢毛,3室,胚珠多数。 蒴果扁球形,直径约1.5厘米,灰白色,3片裂,栽培于热带地区。分布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斯里兰卡、危地马拉以及南美洲等地。 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亦有栽培。10~12月果实呈黄绿色尚未开裂时采收,除去残留的果柄,晒干,干燥果实,商品即称“豆蔻”。 略呈圆球形,具不显著的钝三棱,直径约1.2~1.7厘米。外皮黄白色,光滑,具隆起的纵纹25~32条,一端有小突起,一端有果柄痕;两端的棱沟中常有黄色毛茸。果皮轻脆,易纵向裂开,内含种子20~30粒,集结成团,习称“蔻球”。 蔻球分为3瓣,有白色隔膜,每瓣种子7~10粒,习称“白蔻仁”或“蔻米”,为不规则的多面体,直径3~4毫米,表面暗棕色或灰棕色,有细微的波纹,一端有圆形小凹点。质坚硬,断面白色,有油性。气芳香,味辛凉。 以个大饱满,果皮薄而完整、气味浓厚者为佳。主产越南、泰国等地。拣净杂质,筛去皮屑,打碎,或剥去果壳,取仁打碎用。味辛,性温。入肺、脾经。行气、暖胃、消食、宽中。 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内服:煎汤(不宜久煎),1.5~6克;或入丸、散。阴虚血燥而无寒湿者忌服。 ❹ 治产后呃逆:白豆蔻、丁香各15克。 研细,桃仁汤服3克,少顷再服(《乾坤生意》)。果实含挥发油,其中有d-龙脑、d-樟脑、葎草烯及其环氧化物、1,8-桉叶素、α-及δ-松油烯、α-及β-蒎烯、石竹烯、月桂烯、桃金娘醛、葛缕酮、松油烯-4-醇、香桧烯等。豆蔻油很不稳定,即使储藏很好,也常易丧失其特有之香味,一般可作成芳香酊或醑剂。 种子应在临用前方可磨碎,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其挥发油对豚鼠实验性结核,能增强小剂量链霉素的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