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接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接骨 【概况】: 异名 玉龙盘、玉梗半枝莲(《白草镜》),玉接骨、麒麟草、玉连环(《纲目拾遗》),接骨草、猢狲节根、金不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橡皮草(江西《中草药学》),小阿达西(《浙江药用植物志》)。 基源 为爵床科白接骨属植物白接骨的根茎或全草。白接骨属全世界约3种,中国仅1种。 原植物 白接骨Asystasiella chinensis(S.Moore)E.Hossain(Asystasia chinensis S.Moore) 形态 草本,具白色富粘液根状茎。 茎高达1m,略呈四棱形。 叶卵形至圆状矩圆形,长5~20cm,顶端尖至渐尖,边缘微波状至具浅齿。花序穗状或基部有分枝,顶生,长6~12cm;花单生或双生;苞片微小,长1~2mm;花萼裂片5,长约6mm,有腺毛;花冠淡紫红色,漏斗状,外生疏腺毛,花冠筒细长,长3.5~4cm,裂片5,略不等,长约1.5cm;雄蕊2强,著生于花冠喉部,2药室等高。 蒴果长18~22mm,上部具4颗种子,下部实心,细长似柄。 生境与分布 生长在林下溪边。 分布于河南伏牛山以南,东至江苏,南至广东,西南至云南。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全草、根茎,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贮藏 晒干用者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 甘、淡,凉。 ❶ 《纲目拾遗》:“甘、淡。” 归经 《纲目拾遗》:“入肺经血分。” 功效 祛瘀止血,清热解毒,利尿。 主治 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跌打,扭伤,骨折,咽喉肿痛,疖肿,肺结核,糖尿病,腹水,下肢溃疡。 ❶ 《纲目拾遗》:“根:治吐血,肠红下血,跌打损伤。”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鲜根30~60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江西《中草药学》:“治外伤出血:白接骨草全草或根晒干,研末,加少许冰片,撒敷口。” ” 。【医药家论述】:赵学敏《纲目拾遗》:“即玉接骨、玉盘龙,一名无骨苎麻。叶苎麻而薄小,背不白,茎如箸,色明透,至九月茎白明如水晶,上有细红点子。十月萎,采宜九月。 苏恭云:叶似芹。寇宗 今人捣汁,以续骨损折,颇验。名玉接骨,当是此种。 然纲目无一语治折伤,且所引形状,率多含混,故特译晰补之。性凉,味甘淡,入肺经血分,治吐血,肠红下血,跌打损伤。采药志云:接骨草,又名玉梗金不换。 性温,能止血生肌,行肺经之血,引血归经,理气开胃,大有功效。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