瘗藏
❶ 埋葬。 《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山陵封域之内﹐先有丘坟﹐合令子孙改卜﹐旧例给其所费;无子孙者官爲瘗藏。”{宋}{叶适}《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喻寺观憩徙者﹐死爲瘗藏。” ❷ 隐藏;埋藏。 《新唐书·裴宽传》:“〔{韦诜}〕休日登楼﹐见人于后圃有所瘗藏者﹐访诸吏﹐曰:‘参军{裴宽}居也。’与偕来﹐{诜}问状﹐答曰:‘{宽}义不以苴污家﹐适有人以鹿爲饷﹐致而去﹐不敢自欺﹐故瘗之。’”《汉书·贡禹传》:“{武帝}时﹐又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填后宫﹐及弃天下﹐{昭帝}幼弱﹐{霍光}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臧金钱财物﹐鸟兽鱼鼈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臧之。 ”{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一:“金币自随﹐穀不可徙﹐随在瘗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