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疔
病名。 见上海中医学院外科教研组主编《中医外科学讲义·疫疔·概说》(1960年10月版)“本症疮形如脐凹陷,古称鱼脐疔。因其可以传染,与一般疔疮不同,故专节论述,暂定名为疫疔。 ”按《诸病源候论·丁疮病诸候·鱼脐丁疮候》“此疮头黑深,破之黄水出,四畔浮浆起,狭长似鱼脐,故谓之鱼脐丁疮。”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疔疮》“疔疮者……若因开割瘴疫牛马猪羊之毒,或食其肉,致发疔毒。”经文所述,该疔因感染疫死畜毒所致。故牧民、皮革业、屠宰业工人易患。 好发于头面、颈项、手足等暴露部位。症见初起皮肤起小丘疹,形如蚊迹蚤斑,迅即发为水泡,继则出血坏死,疮头干燥凹陷色黑,形如脐状,疮周漫肿狭长等。 疫疔,又易致疔疮走黄,而成高热昏迷、痉厥抽搐之险证,且具传染性。今称皮肤炭疽病似为是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