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瓜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瓜子 【概况】: 异名 赤雹子(《本草衍义》),马雹儿子(《濒湖集简方》),土瓜仁(《本草汇言》)。 基源 为葫芦科栝楼属植物王瓜的种子。 原植物 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Ser.)Maxim.(T Cayaleia Lévl.:Bryonia cucumeroides Ser.) 余项参见“王瓜”条。 。【生药】:采集 秋季采摘成熟的果实,取出种子,洗净,晒干。 鉴别 性状 种子呈长方十字形,形似螳螂头,长1~1.5cm,宽6~12mm;外表褐色,或带有灰白色半透明的薄膜,有细密颗粒状突起,中间围有一个宽环,俗称“带子缠腰”,边缘突起成棱脊,两端各有一个圆形的凹陷或成小孔状。种皮坚厚,有3室,两端室内无种仁,各有1孔,中间1室较大,内有种仁1粒,呈扁平三角形或长方圆形,有褐色菲薄之内种皮包被;种仁黄褐色或黄白色,富含脂肪。 显微 粉末:红棕色,气香,味淡。 ❶ 种皮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断面观呈类长方形,长25~220μm,宽16~70μm,壁薄或稍厚,角质厚薄不匀,约至22μm;表面观呈类多角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可见波状弯曲的角质细条纹;有的表皮细胞含细小草酸钙方晶。 也有一个石细胞含2个结晶。 另可见草酸钙方晶,色素块及子叶细胞。(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248)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蛀。 。【化学】:含脂肪油15%,油中含栝楼酸(Trichosanic acid)。此外,还含γ-胍基丁酸(γ-Guanidinobutyric acid)、α,β-二氨基丙酸(α,β-Diiaminopropionic acid)、豆甾烷醇(Stigmastanol)。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27 【药性】: 性味 酸、苦,平。 归经 入手太阴、阳明经。 功效 清热,凉血,润肺,化痰。 主治 肺痿吐血,黄疸,痢疾,肠风下血,头痛,呕吐。 ❶ 《药性论》:“主小便数遗不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本草汇言》:“治大便下血:土瓜仁30g,生地黄60g(俱炒黑),黄连(焙)15g。共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米饮下。” 单方应用 ❶ 《皮心垣家抄》:“治心肺伏热,吐血衄血:土瓜子(微炒),研细,空心服6g,白汤送。”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