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北宋(公元1021-1086年)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庆历进士。 宋仁宗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上万言书,主张政治改革。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两度出任宰相,实行变法,推行新政,迭遭阻碍。 他针对北宋积贫积弱局面,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免行、农田水利、方田均税等新法,抑制大官僚地主及豪商富贾的经济特权和兼并活动,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以期富国强兵。他认为“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主张“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 对工矿贸易较倾向于经济放任政策,提出“榷法不宜太多”,主张“摧抑兼并”。并传他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著名论点。 其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遒劲清新,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政治抱负。著作现存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周官新义》残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