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宇文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宇文邕543—578

即北周武帝。公元560—578年在位。鲜卑族。宇文泰之子。字祢罗突。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北周武成二年(560年)堂兄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邕被拥立为帝,改年号保定,军政大权皆为护所专断。建德元年(572年)诛护,亲主朝政。后二年,下令禁断佛、道二教,将僧侣地主的寺院、土地、铜像、资产尽行没收,以充军国之用,将约计百万还俗僧尼等寺院属户编入民籍,以扩大政府之兵源与财源,实力大增。建德六年,出兵消灭北齐,据有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地区,结束了东魏、西魏以来北方四十余年分裂局面。在位期间,生活较为简朴,能统率将士,赏罚分明。曾颁行《刑书要制》,惩治贪污。又曾先后数次下诏书释放奴婢为平民。这些措施促进了北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后来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宇文邕543—578

北周皇帝。560—578年在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南)人。鲜卑宇文氏。一名祢罗突。宇文泰第四子。初封辅城郡公、鲁国公。北周武成二年(560)即帝位,堂兄宇文护任大冢宰,专断国政,曾数遣军攻北齐。天和七年(572)杀护,始亲政。建德二年(573)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三年禁止佛道两教,毁经像,罢沙门、道士,令还民。四年亲率六军攻北齐。六年灭北齐。在位期间改八丁兵为十二丁兵,颁新律,立露门学,初行《刑书要制》。谥武皇帝,庙号高祖。

宇文邕

北周皇帝。543年生于今陕西省大荔县。为宇文泰第4子。560年被宇文护拥立为帝,572年杀死宇文护,开始执政。575年和576年两次伐齐未果。577年终灭北齐。574年下令禁断佛、道二教,令僧道还俗。578年率军分5路北伐突厥,未成行而病逝。年仅35岁,其中在位19年。

宇文邕543—578

即北周武帝。560至578年在位。鲜卑族。宇文泰第四子,天和七年(572)亲政。统治期间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北周地区大胆改革,释放奴婢,禁止佛道二教,摧毁经象淫祠,令僧尼道士还俗,在此基础上整顿吏治,严惩贪污,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加强战备,使北周日益强大起来。建德六年(577)一举消灭北齐,尽有黄河流域及长江上游之地,为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宇文邕543—578

即北周武帝(560—578)。字祢罗突。鲜卑族,宇文泰之子。初为堂兄宇文护所立,以护专权,天和七年(572年)杀之使归政于己。在位时曾下令释放奴婢以改变鲜卑旧俗,并大举灭佛,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向国家纳税服役。建德六年(557年)灭北齐,同年颁发划一的度量衡制,并颁布重刑以制止官吏贪污,为后来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宇文邕543~578

北周武帝。字祢罗突,鲜卑族。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四子。武成二年(560年)即帝位时,堂兄宇文护专权,天和七年(572年)杀护亲政。有雄才大略,精于谋划,实行“均田制”和“府兵制”,奖励农耕,扩充军力,为灭北齐做准备。于建德六年(577年)灭北齐,统一了北方。继又攻取江北、淮南,为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次年,伐突厥时,因疾病逝,年仅36岁。

宇文邕

宇文邕543~578

即北周武帝。公元560~578年在位。祖籍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字祢罗突, 宇文泰第四子,生于同州(今陕西大荔)。泰死,三子觉代魏自立为帝, 国号周, 史称北周。邕即位后,堂兄护专权。天和七年(公元572年)杀护,始亲政。性深沉有远识,继承其父的改革事业,努力经营关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诸方面均有建树。尤其建德三年(公元574年)诏令禁止佛道二教,不仅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向国家纳税服役,而且大大加强了皇权。建德六年,灭北齐,统一了北方,为日后南北统一奠定了基础。青年而病故,葬孝陵,谥武帝, 庙称高祖。

☚ 宇文泰   苏绰 ☛

宇文邕

见“北周武帝”。

宇文邕

宇文邕543—578

即北周武帝。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县西)人,鲜卑族。西魏宇文泰第四子。南北朝末期有作为的皇帝。保定元年( 560 )即位之初,就下令修复龙首等渠,将农民服役期由45天改为30天。下令铸布帛钱。以发展农商经济。建德元年( 572 )下令释免江陵战役中被俘为奴的江南士庶为平民。后又五次下诏放免官、私奴婢。建德三年,下令废佛。境内近百万僧侣及寺庙占有的僧祗、佛图户被编为州郡民。吸收均田民中汉人参加军队。次年灭北齐。在北齐旧境重申废佛和放免奴婢令。

☚ 高颎   周朗 ☛

宇文邕543—578

北周皇帝。560—578年在位。俗名祢罗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南)人。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西魏大丞相※宇文泰第四子。西魏恭帝元年(554),封辅成郡公。北周孝闵帝元年(557),拜大将军,出镇同州。明帝即位,进柱国,授蒲州刺史,入为大司空、行御正,进封鲁国公,领宗师。有远识,性深沉,参议朝廷大事,言必有中,获帝宠任。武成二年(560),明帝为晋公宇文护毒害,遵遗诏即帝位。继续推行其父制定之政策,广开言路,兼听纳谏,延揽人才。以武川镇将为核心,极力笼络关陇、山东、河东的汉族世家,加强中央集权。因堂兄大冢宰宇文护专断国政,处处受制,遂与卫王宇文直等密谋除护,于天和七年(572),乘护朝谒皇太后时杀之,并诛其子及亲信。改元建德,政由己出,进行改革。首先,尊儒毁佛,以儒家为正宗,尊儒学为官学,搜集儒家经典,广求儒生,宣扬儒家“王道”、“德政”,以实现大一统。建德二年(573),辨释三教先后,以儒家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三年,下令禁佛、道二教,毁经像,罢沙门、道士,令为民,命僧众纳税服役,使“民役稍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其次,继续改进府兵制,罢中外府,大选诸军将帅,改军士为侍官,扩充府兵来源,集军权于皇帝一身。通过“大射”、“讲武”等,增强军队战斗力。对外,北与突厥和亲,娶木杆可汗俟斤女为皇后,连兵伐齐。南与陈朝通好,约中分中国,使陈进兵淮南,牵制北齐。建德四年(575),亲率周军6万攻拨河阴(今河南孟津县东),围金墉(今河南洛阳市东北)。翌年,克晋州,取晋阳。六年,攻邺,追俘北齐幼主于青州,灭北齐,统一北方,拥有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广大领域。下诏统一度量衡,制定《刑书要简》,力行均田制,释放杂户、奴婢为良。进而欲“平突厥,定江南”。宣政元年(578)三月,遣军伐陈,夺淮南之地,擒陈大将吴明彻,俘斩3万余人。五月,总戎北伐突厥,至云阳宫(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上),因病而还,卒于乘舆。谥武皇帝,庙号高祖。

宇文邕543—578

即北朝北周武帝。字祢罗突。公元560—578年在位。鲜卑族。宇文泰四子。即位初,堂兄宇文护专权。天和七年(公元572年),杀护掌权。他释免奴卑杂户,禁止佛、道二教,尽毁经象淫祠。严惩贪污,兴修水利。建德六年(公元577年),灭北齐, 统一北方。

宇文邕

见“周武帝”。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