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猴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猴樟 【概况】: 异名 牛筋条、牛荆树(《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猴 基源 为樟科樟属植物猴樟的根皮或茎皮。 原植物 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 Lévl.(C.hupehanum Gamble) 形态 常绿乔木,高10~16m,树皮灰褐色,枝条紫褐色,无毛,幼枝具棱角。单叶互生,厚纸质,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8~17cm,宽3~10cm,先端短渐尖,基部锐尖至圆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幼时被极细的微柔毛,后渐脱落,下面灰白色,被密绢状微柔毛,羽状叶脉,中脉在上面平坦,在下面隆起,侧脉每边4~6条,最基部一对近对生,其余互生,侧脉脉腋在下面有明显的腺窝,在上面相应处呈泡状隆起;叶柄长2~3cm。圆锥花序在幼枝上腋生或侧生,长10~15cm,总花梗有棱角,无毛;花两性,花被裂片6,绿白色,卵圆形;能育雄蕊9,排成3轮,花药4室,第1、2轮药室内向。 第3轮药室外向且花丝基部有1对肾形大腺体;子房卵圆形,无毛,柱头头状。果实球形,直径7~8mm,无毛,果托浅杯状。 花期5~6月,果期7~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817页.图162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700~1500m的山坡疏林,灌丛中或路边林缘。 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 。【生药】:采集 全年可采根皮或茎皮。 【化学】: 根、干、枝、叶均含挥发油,以根部含油量最高,约为2.9%,枝约0.06%,叶为0.46%~0.6%[1]。 可将猴樟分成各种化学型:叶中挥发油以黄樟醚为主的称之香茅樟,以桉油精为主的称为桉叶油樟,而以单萜烃为主的可称之单萜烃樟[2];一般地,挥发油中含黄樟醚(Safrole)、桉油精(Cineole)、柠檬醛(Citral)、莰烯(Camphene)、α-蒎烯(α-pinene)、柠檬烯(Limonene)、芳樟醇(Linalool)、α-松油醇(α-Terpineol)、樟脑(Camphor)、甲基庚烯酮(Methylheptenone)、丁香油酚(Eugenol)、水芹烯(Phellandrenene)等[1]。另有湖北樟(C.hupehanumGamble)在分类上已归入猴樟,但其叶中挥发油有所不同:主要含樟脑(Camphor)(88.46%),另含莰烯(Camphene)、α-蒎烯(α-Pinene)、柠檬烯(Limonene)、龙脑(Borneol)等[2]。 参考文献 [1] 云南经济植物.云南人民出版社,1972∶260 [2] 植物学报 1987;29(5)∶541 。【药性】: 性味 ❶ 《贵州草药》:“辛,温。” 功效 驱风,行气,温中,镇痛。 主治 ❶ 《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茎皮治烧伤,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研末调敷或研末酒炒布包作热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贵州草药》:“治腹中痞块:香樟根皮、生姜、橘叶、石菖蒲各30g。研末,酒炒包敷患处腹部。” ” 单方应用 《贵州草药》:“治风寒感冒:香樟根皮15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