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猪毛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猪毛蕨 【概况】: 异名 绿爬山虎、大蕨菜、青竹标(《云南中草药选》),爬岩龙(《贵州中草药名录》),骨碎补(《广西药用植物名录》),青飞龙、青碎补、爬山虎、指掌蕨、土元参(广西),石生姜(四川)。 基源 为水龙骨科瘤蕨属植物光亮瘤蕨的根状茎。 原植物 光亮瘤蕨Phymatodes cuspidata(D.Don)A[ston[Polypodium cuspidatum D.Don;Phymatodes lucida(Roxb.)Ching],又名光亮兼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光亮密网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 附生,或少为土生,植株高60~100cm。根状茎粗约1cm,横生,肉质,顶端及叶柄基部被卵圆形、边缘不整齐的褐色大鳞片。 叶远生;叶柄长30~40cm,淡棕色,基部以关节著生于根状茎;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0~60cm,宽20~30cm,单数一回羽状;羽片披针形,2~20对,上部的互生,下部的对生,斜展,顶部的一片披针形,长15~25cm,宽2~3cm,渐尖头,基部以上较宽,顶端长尾状,基部楔形而稍下延,全缘,有软骨质边;叶脉不明显,小脉网状,内藏小脉分叉。孢子囊群圆形,在中脉两侧各排成一行。(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251页.图501)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50~1500m的疏林下向阳的石灰岩上。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 。【生药】:采集 全年可挖根状茎,切片,晒干。 药材产于广西,作骨碎补用。 鉴别 根状茎圆柱形,长约13cm,常有趾状分枝;表面灰棕色,有多数须根痕或浅棕色鳞片。 质坚硬,折断面略平坦,灰白色,维管束排列成环,并有众多棕色小点。 气微弱,味微涩。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药性】: 性味 ❶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辛、温。有小毒。” 功效 补肾,壮筋骨,活血,止痛,接骨消肿。 主治 ❶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腰腿痛,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10g。外用:研末调酒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治腰腿痛:猪毛蕨5~9g,水煎服。亦可研末,酒调外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