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渭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渭河

渭河

黄河支流,源出甘肃渭源县西鸟鼠山。东南流经陇西、武山、甘谷、天水、清水诸县入陕西境。横贯渭河平原,东流至潼关入黄河。上文和下文“河北”的“河”指渭河。

☚ 蒲坂津   渭南 ☛

渭河wēi huó

关中八水之一。源出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东流横贯陕西省渭河平原,与泾河、北洛河混合,至潼关县入黄河。全长787公里,流域面积13.43万平方公里。渭河冲击成渭河平原。也称关中平原。地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南接秦岭,北抵陕北高原。东西三百公里,号称“八百里秦川”。是关中八水中最大一条河流。
《史记·封禅书》:“霸、产、长水、沣、涝、泾、渭皆非大川,以近咸阳,尽得比山川祠,而无诸加。”

渭河

属黄河的一级支流,也是黄河中游地区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南海拔2609米的鸟鼠山,流经甘肃渭源、陇西、武山、甘谷、天水;陕西宝鸡、武功、兴平、咸阳、西安、临潼、渭南、华阴、潼关等24个县市,于潼关港口注入黄河。渭河全长818公里,全流域面积6244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94.3亿立方米。1990年平均流量112立方米/秒。
渭河自东沟峡入陕,由西向东横贯关中盆地,省内河长504.4公里,流域面积33262平方公里。渭河自宝鸡峡以上为上游,宝鸡峡至咸阳为中游,咸阳以下为下游。渭河上游至林家村止,上游段地处黄土塬区,比降大,水流急,冲刷切割力强,自东沟峡入陕后比降逐渐变小。林家村以上河流切割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地带,形成深达100~200米、谷形险要的宝鸡峡。峡长100公里,峡内河宽50~200米,河床纵比降15~20‰,水流湍急,水量季节变化及河床坡降都比较大,沉积物以不同粒径的卵石为主,分选程度不好。峡区内仅有固川、坪头、颜家河、凤阁岭等较大的曲流宽谷段为主要的居住点及耕地,大部分地段的自然经济村点极为分散。峡区内颜家河或通洞沟是开发水力资源的理想河段。硖石至建河段谷坡陡峻,河流侧蚀强,边坡常有崩塌、滑坡发生。林家村以下至咸阳为渭河中游,河流进入关中盆地,地势平坦,河谷骤然增宽,至福临堡附近已达500米,比降已降至2‰,扶风境内最宽处河宽可达2000米,入滩于可宽达4000~5000米。林家村至千阳河段平均比降1.80‰,河槽近百年来向南稍有移动,但近几十年来基本稳定。河岸、河床多为砂卵石,耐冲力较强。河槽内多夹心滩,水流分散,河槽变化不大,河道具有微曲性特点;千河至渭惠渠大坝段平均比降1.47‰,由于千河、石头河等较大支流南北汇入,水量大增,河槽开阔,出现较大的边滩。河岸可动性南小北大,河槽有周期性展宽趋势,属于微曲性周期展宽河型;渭惠渠大坝至牛蹄段平均比降1.43‰,水流比较规顺,槽窄水深,岸高水急,河床多由砂卵石组成,河道多年处于稳定状态,属微曲性河型;牛蹄至八一抽水站平均比降1‰,河谷宽阔,边滩大,多分布在南岸;八一抽水站至咸阳段水流平顺,河道稳定,有“咸阳十里峡”之称。咸阳以下为渭河下游。依据卫星照片并结合历史资料和实地考察,发现南岸咸阳至灞河口有若干古河道遗迹,与今渭河河道比较,可以看出,渭河从一级阶地形成以来河道不断北移的规律,即受新构造运动影响,渭河南岸相对抬升,南岸支流携泥沙堆积入渭河口,同时渭河北岸物质质地细,抗冲力小于南岸,促成渭河易于向北岸侧蚀。咸阳至泾河口段属于游荡分汊性河道,多年来主槽位置相对比较稳定。泾河口至北洛河口岸,右岸较稳定,左岸崩塌严重,河槽宽浅,水流尚集中。北洛河口以下最大洪水时宽15000米,一般洪水宽3000米。从河型来看,交口以西河床宽浅,河心沙洲多,水流较散乱,主流位置不稳定,具游荡性河道特点。交口以东属典型的弯曲性河道,孝义镇、苏村及仁义村一带曲流尤甚。在自然状态下,由于潼关黄河河道狭窄形成卡口,洪水时水位壅高,渭河口常受黄河洪水顶托、倒灌,在槽内淤成拦门沙槛;黄河水位降落后又拉出深槽,并逐渐扩大恢复原槽。据测算,2500年来渭河滩槽淤高在1米以下,冲淤相对平衡。
渭河河床在眉县至泾河口间多心滩、边滩、汊河,渭南、华县一带曲流发育。由于三门峡水库水影响,在渭河、洛河口附近形成水下三角洲和拦门沙堤,雍水现象严重。老河床沙堤在作期风力作用下,于洛河、渭河夹持的三角地带形成“沙苑”。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6~10公里,面积250平方公里,为新月形沙丘、沙丘链、墓状沙丘及平坦沙带等地形。沙丘海拔340~380米,比高5~8米,最大可达15米,中细砂厚达20~30米。
渭河水系主要展布在秦岭以北、北山以南之间的关中盆地之中。由于渭河两侧地形差异明显,水系格局颇为特殊。渭河北岸支流发源于黄土高原,源远流长,多为树枝状、羽状水系;南岸支流发源于高山峻岭,坡陡、流短、水急、数量多为其特点。同进渭河的含沙量较高,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8146万吨。
渭河沿岸发育有五级阶地,河漫滩可分高、低两级,分布在河流两侧,高出河水面0.5~7米。一级阶地阶面平坦,分布连续,在渭河两岸交错分布,高出河水面5~20米,是最发育的阶地。二级阶地在渭河两岸均有分布,阶面平坦,高出河水面20~45米,阶地在北岸分而连续,南岸阶面残缺不全。三至五级阶地主要分布在宝鸡至眉县和西安一带及较大支流如灞河、千阳河的东岸,分别高出河水面30~90米、100~180米、150~200米。各阶地之间一般均为陡坎接触,只在西安以东渭河北岸是缓坡接触。总观渭河阶地,地势平坦,分布面积大,阶地从西向东由窄变宽,形成关中盆地的主体。
渭河流域是陕西省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素以“青铜器之乡”闻名中外,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西部的宝鸡地区保存着众多古代寺庙、建筑。主要名胜古迹有北首岭遗址、周原、周公庙、法门寺、五丈原、大散关及钓鱼台等。中部的西安地区于汉唐时期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郊浐河岸边的半坡村遗址,是7000年前黄河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的村落遗址。秦在咸阳修建的阿房宫,汉代建有长乐宫、未央宫和建章宫,唐代建有太极宫等,足见当年长安城的风貌。渭北高原上分布的汉、唐帝王陵,骊山的秦始皇陵气势宏伟,位于陵东的秦兵马俑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盛唐时期的宗教寺院有的至今还保留着,大雁塔、小雁塔等古建筑众多,西安碑林有“书法之乡”美称。名山有五岳之一的华山、最高峰太白山。关中八景闻名遐迩。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陇海铁路与渭河平行,它是陕西经济主要大动脉。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陕西得天独厚的农作物基地。沿渭河有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工业城市。有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多所。

渭河

渭河Weihe

黄河最大支流。在陕西省中部。源出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向东流横穿陕西省境内的关中平原,在潼关注入黄河,全长818公里。主要支流有泾河、洛河等,其中泾河流域面积和水量较大,洛河又在渭河注入黄河的附近汇入渭河,因此习惯上常把泾、洛、渭并称。渭河若包括泾、洛二河,则流域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左右(仅渭河流域面积为13.43万平方公里),总水量约92亿立方米。渭河上游及其支流流经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大大增加了渭河的含沙量。干流平均含沙量为42.8公斤/立方米,而支流泾河更大。泾河发源六盘山,4.3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全部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腹地,平均含沙量达171公斤/立方米,居黄河各支流之冠。泾、渭二水在西安附近汇合后,泾浊渭清,在一段流程中清浊不混,泾渭易辨,是成语“泾渭分明”的渊源。渭河中、下游渠道纵横,有泾惠渠、渭惠渠、洛惠渠等灌溉工程,农业发达,是陕西省经济发达区。

☚ 湟水   汾河 ☛

渭河

黄河最大支流,在陕西省中部。

渭河

渭河weihe

在咸阳市域南部。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向由西向东,从武功县大庄乡入境,经武功县、兴平市、秦都区、渭城区后,从渭城区正阳乡张旗寨村出境入高陵县。全长818公里,境内流长86.27公里。流域面积13.5万平方公里,其中境内0.36万平方公里。河宽1公里~1.5公里。河床比降平均0.47‰。常流量183立方米/秒,枯流量4立方米/秒,洪流量7220立方米/秒(1898年最大洪流量11550立方米/秒)。最大流速8.12米/秒,最小流速0.10米/秒。年平均泥沙含量78.35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4.27亿吨。属常年性河流。境内有漆水河、沣河两大支流。据《春秋》说题辞云:“渭之为言,布也;渭渭,流行貌。”另说:古以横线称纬、纵线称经,渭水为纬、泾水为经,一经一纬使关中变成千里沃野、奥区神皋之地。沿岸有武功县香湾村、兴平市黄山宫、秦都区尹家村原始人居住遗址,兴平市有周懿王的都城犬丘遗址,渭城区有秦咸阳宫遗址,秦都区有秦汉上林苑遗址。渭河咸阳城区段有著名的咸阳古渡和秦汉中渭桥、西渭桥遗址。建有陇海铁路桥,西宝、机场高速公路桥,312国道公路桥。

☚ 渭北黄土高原农林牧综合利用改良区   渭河一级阶地 ☛
渭河

渭河

河流名。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海拔3495米)北侧,干流由西向东流经定西市的渭源、陇西两县后,自武山县桦林乡进入天水市辖区,途经武山、甘谷县和秦州、麦积两区,于麦积区东岔镇牛背村出境进入陕西省宝鸡市,在渭南市潼关县港口镇汇入黄河,全长818公里,流域包括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总面积13.48万平方公里。其中甘肃省占44.1%,宁夏回族自治区占6.1%,陕西省占49.8%。渭河在天水市境内总流程271公里,平均比降1.27‰。渭河水系有一级支流58条,二级支流109条,三级支流85条,四级支流17条。其中天水境内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北岸汇入的有散渡河、葫芦河、牛头河、通关河等,南岸汇入的有榜沙河、大南河、藉河、颍川河、东岔河等。2010年统计,境内年径流量为12367万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1.06万毫米,年平均流量为24.7立方米。年径流量大于1000万立方米的一、二级支流22条。其中一级支流有榜沙河、山丹河、大南河、聂河、散渡河、藉河、葫芦河、牛头河、马鹿河(通关河)、颍川河、东柯河、东岔河12条,二级支流有清溪河、南沟河、清水河、显亲河、西小河、南小河、后川河、樊河、汤浴河、白驼河10条。其中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有榜沙河、藉河、葫芦河、牛头河4条。渭河流域包括秦州、麦积二区北部地域和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五县全部地域。

渭河源头鸟鼠山

渭河南河川段


渭河麦积段

☚ 地热   榜沙河 ☛
渭河

渭河

黄河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东部渭源县鸟鼠山, 东流至宝鸡进入陕西省,横穿渭河平原,于潼关县入黄河。全长818公里, 流域面积134934平方公里。北岸支流源远流长, 有葫芦河、千河、漆水河、泾河、石川河、北洛河等,以北洛河和泾河为最大支流。南岸有石头河、沣河、浐河、灞河等湍急短小支流,呈不对称水系。渭河南有秦岭横亘,北有陇山、北山屏立。宝鸡峡以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以东为关中平原。泾河口以上是游荡性河型, 以下为弯曲性河型。径流变幅大,年径流量75.7亿立方米。年输沙量华县测站4.25亿吨,来自山区和黄土高原丘陵区,6~9月份输沙量占全年的88.5%以上。渭河流域灌溉事业发展很早,西汉武帝时在眉县东北兴建成国渠,经武功、扶风、兴平、咸阳入渭,灌田数万顷。还有灵轵渠以及上游许多小型水利工程。1935年兴建的渭惠渠大致沿成国渠旧迹。历史上渭河曾为重要的交通运输线和军事航道。春秋时期(公元前647年)的“泛舟之役”即指秦国粮食由渭河、黄河、汾河运至晋国。秦末项羽和刘邦在河南荥阳相持作战,汉军的军粮经由渭河、黄河运到河南。东汉隗嚣割据陇山以西,刘秀还曾乘桃花水涨时,用船运军需物资到陈仓(今宝鸡市)。公元471年刘裕伐秦,王镇恶由潼关率水兵向长安进军,乘朦艟小船(战船)经渭河直达长安城北门外的渭桥攻陷长安。汉唐时,潼关到长安河段为运粮航道。我国东南物资主要由黄河入渭水转入长安。汉代还在黄、渭交汇处附近置船司空(后改为县名),负责调度上下船只。当时设立的华仓遗址就在今华阴县东10公里㟪峪瓦碴梁。长安到宝鸡亦曾有航运之利。今因泥沙淤浅和涨落不定,以及陆运发展,渭河已无船运之利。

☚ 2.河泽陂池   泾河 ☛
渭河

渭河

黄河主要支流。流经甘肃省中部,东南部和陕西省的中部。有二源:南源清源河,源于渭源县西南豁豁山,汇集山区众多支流,为常年性河流,长30多公里, 东北流至渭源县清源镇与西源合; 西源名禹河,源于渭源县西鸟鼠山,河流短小,为间歇性河流,东流与西源合后始称渭河。东流过陇西县,再东南流入武山县,南岸有榜沙河、山丹河、大南河汇入。再东流入甘谷县,北岸有散渡河注入,至天水市又有葫芦河由北岸注入,耤河由西来汇,再东汇牛头河,过小陇山,入陕西省境。再东流经宝鸡、咸阳、渭南等地。北纳千河、泾河、洛河,南汇秦岭北坡诸水,至潼关入黄河。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13.48万平方公里。甘肃省内长360公里, 流域面积2.56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4.9亿立方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年输沙量1.41亿吨,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953公斤。是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之一。

☚ 关川河   秦祁河 ☛

渭河

黄河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域面积13.5万平方千米。渭河还包括许多二级支流,其中泾河和北洛河,流域面积大、来沙量多。(参见“泾河”和“北洛河” 。)渭河干流长818千米,流域面积62450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占29%,黄土丘陵沟壑区占40%,关中平原占31%。从河源至宝鸡峡,长430千米,比降3‰,河谷川峡相间,最大的川是长71千米,宽1000米的陇西川; 最长的峡是宝鸡峡,长130千米。宝鸡峡至咸阳,河长177千米,比降1‰; 咸阳至渭河口,长21.1千米,比降0.5‰。渭河左岸支流多,集水面积大,泥沙也多。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700毫米,7月~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50%~60%,多为历时短、强度大的暴雨。咸阳以上年平均径流量55亿立方米,平均年输沙量1.71亿吨; 水沙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7月~10月水量占全年的60%,沙量占全年的85%。水量主要来自右岸,而沙却主要来自左岸。渭河流域尤其是关中平原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是中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近代重要城市和工业发展迅速。


黄河渭河合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