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渭河南黄土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渭河南黄土塬渭河南侧的黄土台塬总体呈断续分布,面积狭小,塬面总体平坦,而内部塬面有起伏。塬坡崩塌、泻溜和滑坡现象较普遍。渭河南侧西部地区的黄土台塬主要分布在宝鸡、岐山、眉县的秦岭北麓山前地带,塬面海拔700~900米,黄土厚70~100米,夹有6~13层古土壤层。塬面因受秦岭溪流的长期切割,地形破碎,成为手指状的波浪起伏的长梁,走向近南北,向北倾斜,沟谷深切,相对切割深度为120~170米,沟壑密度3~4公里/平方公里,谷坡40~70°,沟壑溯源侵蚀和边坡重力崩塌活跃,水土流失严重。在较大的沟口常有现代洪积扇或洪积阶分布。代表性黄土台塬有位于岐山县南部的五丈塬(参见《五丈塬》条)。渭河南侧中部地区的黄土台塬主要分布在西安城区东南的临潼、蓝田和长安县境内,如代王—马额塬、白鹿塬、少陵塬、神禾塬、铜人塬等,周至县西南秦岭山前也有小块台塬分布。黄土台塬下部多为第三系或第四系早期的洪积、冲积、湖积物;上部为第四系黄土或黄土状土。台塬表面平坦、完整,坡度在5°以下。多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台塬表面由于早期流水侵蚀,留下不少洼地,台塬边坡冲沟发育,滑坡、崩塌、泻溜等多见。灞河沿岸的黄土台塬远在一百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居住,公王岭出土的蓝田猿人头盖骨就是佐证。渭河南侧东部地区的黄土台塬与山前洪积扇相间分布,其中一级黄土台塬分布连续,地势低,面积广,塬面平坦开阔,有侵蚀、构造洼地分布,如渭南塬、高塘塬和潼关塬的前部皆是。组成物质上部为中、上更新统黄土及黄土状土,厚80~130米,由西往东渐薄;下部为下更新统冲、洪、湖积沉积物组成。二级黄土台塬地势较高,切割较甚,上有洼地、岗丘发育,如渭南崇凝塬、阳郭塬和潼关塬皆是。塬面东南高、西北低,组成物质上部为中、上更新统黄土及黄土状土,下部为下更新统洪积物及上第三系的砂泥岩。本区台塬地处太华山山前,受华山掀斜隆升影响强烈,地面起伏大,降雨量较多,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塬区河网稠密,流短水急,水量较大,谷宽塬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