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疝
病名。 出《灵枢·本脏》。又名阴狐疝气,狐疝风。 俗称小肠气。指有物入阴囊,时上时下的病症。 多因寒气凝结厥阴肝经所致。《儒门事亲》卷二:“狐疝,其状如瓦,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小腹入囊中。狐则昼出穴而溺,夜则入穴而不溺,此疝出入上下往来,正与狐相类也。亦与气疝大同小异。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寒气下注,入于 中,名曰狐疝,亦属 病。 ”治宜疏肝理气、温经散寒为主。选用蜘蛛散、导气汤、酒煮当归丸、济生橘核丸、三层茴香丸。或二陈汤加香附、厚朴、青皮、青木香、苍术、干姜等。 若有囊热者,去干姜加山栀仁。若日久气虚,不能提絜,劳累即发,可用升举之法,方如补中益气汤等。 参见气疝、阴狐疝气等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