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然 (一)〈连词〉 1.用在句中,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但是”、“然而”等。 ❶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可是时间长了来来往往地看它,觉得也没什么特殊的本领。 ❷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黄生借书说》——七略四库,都是皇家的书,但是读书的皇帝有几个呢? ❸ 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梅花岭记》——我发誓跟城共存亡,但是紧急时刻不能落到敌人的手里死去。 ❹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然而我实现志向的心还没有死,您认为计策将应怎样制定呢? 2.“然”和“则”、“而”连用,构成“然则”、“然而”惯用格式,用在句中,表示转折关系:“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然而”往往直接使用,可译为“这样却”。 ❶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牵牛的人回答说:“既然这样,那么就废掉用血涂钟的祭礼吗?” ❷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暴秦的贪欲是没有满足的,你奉献越多,它侵略得越急。 ❸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之事》——老人能穿上丝衣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却不能称王于天下,那是从来没有的。 3.“然”和“后”连用,构成“然后”结构,作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往往直接使用,也可译为“跟著”等。 ❶ 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狱中杂记》——然后劝导他们去找保人,就可以在外边居住。 ❷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然后凭借华山作为城墙,利用黄河作为护城河。 ❸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齐桓晋文之事》——等到百姓犯了罪,跟著就用刑惩罚他们,这是陷害老百姓啊! (二)〈助词〉 1.用在句中动词、形容词、副词后作词尾,表示事物的状态,可不译出,或以结构助词形式译出。 ❶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开始特别窄,只能让一个人通过。又往前走了几十步,就一下子开阔亮堂起来。 ❷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就会有一种远离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害怕讥讽,满目凄凉萧条,感慨之极,又悲伤万分的心情了。 ❸ 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相与泫然!《复庵记》——离这里很遥远,即使用尽目力远望那个地方也不能看见,我和范君都流下了眼泪。 ❹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项脊轩志》——借来的书摆满书架,有时躺卧休息,有时低声吟唱,有时长啸高歌,有时静静地坐著,听著大自然的声响。 2.用在句中或句末,如前面有“若”、“有”、“如”等与之呼应,可译为“像……似的”、“像……的样子”等;有时也可不译。 ❶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那个人的视线平直,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壶里的水开了没有似的。 ❷ 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汶水和徂徕山像一幅图画,半山腰聚集的层层雾气,像一条带子似的。 ❸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山势回环,路随山转,有座山亭,四角翘起像鸟展翅的样子靠近酿泉,那就是醉翁亭啊! 〔附〕1.“然”作代词时,用在句中,表示指示作用,可译为“这样”。 ❶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黄生借书说》——不仅仅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一切事物都是这样。 ❷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芙蕖》——荷花却不这样,自从如铜钱大的荷叶出水那天,就能为绿波装饰点缀了。 ❸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原君》——后代的君主就不是这样,认为决定天下利害的大权都操在我手里。 2.作形容词时,可译为“对”等;作动词时,可译为“是的”等。 ❶ 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 《教战守策》——不明事理的人看见天下太平无事,就认为意外的变故无从发生,这种看法也是不对的。 ❷ 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记王忠肃公翱事》——王翱慰问他们说:“你们的老人一生廉洁,你们这些后人恐怕会被贫穷所困吧?”他们都说:“是的。” ❸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桓晋文之事》——齐宣王说:“是的,确实有这样的百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