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灰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灰藋 【名称出处】:《嘉祐本草》 【概况】: 异名 金锁天(《雷公炮炙论》),灰菜(《救荒本草》)、灰涤菜、灰条菜(《纲目》),灰灰草(四川)。 基源 为藜科藜属植物藜的全草。 原植物 藜Chenopodium album L. 历史 灰藋之名始见于《嘉祐本草》。《纲目》载:“此菜茎叶上有细灰如沙,而枝叶翘趯,故名……灰藋处处原野有之,四月生苗,茎有紫红线棱。叶尖有刻,面青背白。茎心、嫩叶背面皆有白灰。……五月渐老。 高者数尺。七八月开细白花。结实簇簇如球,中有细子。 ……”《植物名实图考》亦载有灰藋条及图。所述均为本种。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达30~150cm。 茎直立、粗壮、具棱及绿色或紫红色条,多分枝;枝条斜开或开展。叶片菱状卵形至宽披针形,长3~6cm,宽2.5~5cm,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楔形至宽楔形,上面通常无粉,有时嫩叶的上面有紫红色粉,下面多少有粉,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为叶片长度的1/2。花两性、簇生于枝上部,排列成或大或小的穗状圆锥状或圆锥状花序;花被裂片6,宽卵形至椭圆形,背面具纵隆脊,有粉,边缘膜质;雄蕊5,花药伸出花被,柱头2。果皮与种子贴生。 种子横生,双凸镜状,直径1.2~1.5cm,边缘钝,黑色,有光泽,表面具浅沟纹。花果期5~10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5卷.第2分册.95页.图版19.1-4) 生境与分布 生于路旁、荒地及田间;中国各地均产。全球温带及热带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 3~4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 甘、苦,凉。 ❶ 《本草拾遗》:“甘,平;” 功效 去湿,解毒。 主治 疮疡肿毒,疥癣风瘙。 ❶ 《本草拾遗》:“主恶疮,虫、蚕、蜘蛛等咬,捣碎和油敷之;亦可煮食,亦作浴汤,去疥癣风瘙;烧为灰,口含及内齿孔中,杀齿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荞苋方(《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治子宫颈癌:灰涤菜灰500g,荞麦灰500g,风化石灰500g(3味混合制成霜,取用600g),红芽大戟900g(蒸、剥皮抽芯),老月石27g,硇砂18g,儿茶18g,松香27g,雄黄27g,蟾酥9g,红升9g,白胡椒9g,血竭30g,白及30g,煅石膏30g,白矾500g。 研末,制成橄榄大的药丸。阴道常规冲洗,将药丸置于病所。 每次使用间隔2~7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