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灌输原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灌输原则 把科学的理论知识、正确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从外面输送给教育对象。 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表明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动性、主动性和思想教育的强化性,反映著人的思想转化规律和思想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揭示思想转化、正确思想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形成的外部动力和方式。“灌输”的思想,古已有之。教育是最古老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教育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灌输活动。最早使用“灌输”概念的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他说:“把思想带进一定的意识,是一种灌输”(《哲学史讲演录》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卷第164页)。 科学的灌输理论和原则,始于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之后。恩格斯在1887、1889年的通信中,就正确地使用过“灌输”一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60、467页)。 19世纪末,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欧洲社会民主党的纲领中曾正确地使用过“灌输”概念。例如,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纲领中明确规定:“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就是把认识无产阶级地位及其任务的意识灌输到无产阶级中去”。俄国伟大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完整地论述了科学灌输原则的必要性。列宁认为,工人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意识,科学社会主义意识不能从工人阶级内部自发产生,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列宁选集》第1卷,第293页)。自发的工人运动只会产生工联主义,“工联主义正是意味著工人受资产阶级的思想奴役”。既然工人群众自己决不能在他们运动进程中创造出独立的思想体系,那么问题只能是这样:或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或者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 这里中间的东西是没有的……因此,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著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同上第256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灌输原则,其精神实质是,科学思想理论不会在人们头脑中自发产生,必须进行宣传教育。灌输原则并非等同于“填鸭”式,灌输原则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运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遵循思想发展规律,进行说理教育。 而“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不顾人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管人们认识与否而生压、硬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是早已被否定了的教育方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