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滴水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滴水珠

【名称出处】:《江西草药》

【概况】:

异名 石半夏、一滴珠(《江西草药》),水半夏、岩芋、独龙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基源 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滴水珠的块茎。

原植物 滴水珠Pinellia cordata N.E.Brown

形态 块茎表面密生多数须根。叶1,叶柄长12~25cm,几无鞘,下部及顶头各有珠芽1枚。幼株叶片心状长圆形;多年生植株叶片心形、心状长圆形或心状戟形。

花序柄短于叶柄。佛焰苞绿色,管部长1.2~2cm,不明显过渡为檐部;檐部椭圆形。肉穗花序;雌花序1~1.2cm,雄花序长5~7mm;附属器长6.5~20cm,渐狭为线形,略成“之”字形上升。花3~6月,果8~9月成熟。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3卷.第2分册.202页.图版40·8~10)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林下溪旁、潮湿草地、岩石边、岩隙中或岩壁上。分布于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

。【生药】:

采集 春、夏季采挖块茎,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晒干或鲜用。

【药性】:

性味 辛,温。

有小毒。

功效 止痛,行瘀,消肿,解毒。

主治 头痛,胃痛,腹痛,腰痛,跌打损伤,乳痈,肿毒。 《全国中草药汇编》:“毒蛇咬伤,胃痛,腰痛;外用治痈疮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装胶囊1.8~3g。或1~3粒块茎吞服(不可嚼碎);外用:适量。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深部脓肿:滴水珠1.5g,草乌0.3g,鲜天南星半个,共捣烂外敷。”

单方应用 ❶ 《福建药物志》:“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滴水珠鲜块茎适量,捣烂敷患处。”
❷ 《福建药物志》:“治胃痛,腰痛:滴水珠0.3~0.6g,研末装胶囊内吞服。”
❸ 《江西草药》:“治挫伤:滴水珠鲜根2个,石胡荽(鲜)适量,甜酒少许,捣烂外敷。”
❹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乳痈,肿毒:滴水珠根与萆麻子等量,捣烂和凡士林或猪油调匀,外敷患处。”
❺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头痛,神经痛,漆疮,过敏性皮炎:滴水珠研末装胶囊,每次服0.5g,每日3次。”
❻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颈淋巴结结核:滴水珠、紫背天葵各等份,共研细末,以猪油调匀,外涂敷患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