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海蛤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海蛤壳 中药名。 见《饮片新参》。别名:海蛤,蛤壳。为帘蛤科动物青蛤Cyclina sinensis(Gmelin)等几种海蛤的贝壳。4~10月间捕捉。获得后去肉,洗净晒干。贝壳呈类圆形,外表面黄白色。 壳顶歪向一方,有排列紧密的同心环纹,沿此纹或有数条灰蓝色轮纹,腹缘细齿状。壳内面乳白或青白色,光滑无纹。体轻,质坚硬略脆,断面层纹不明显。气稍腥,味淡。 以光滑、洁净者为佳。主产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地。 蛤壳:洗净,晒干,碾成碎块。煅蛤壳:取净蛤壳置无烟火上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碎即成。蛤粉:将煅蛤壳碾至极细成粉末状。味咸,性平。入手足太阳、阳明经。入心、肾二经。清热、利水、化痰、软坚。治热痰喘嗽,水肿,淋病,瘿,瘤,积聚,血结胸痛,血痢,痔疮,崩漏,带下。内服:煎汤,6~12克;或入丸、散。病因热邪痰结气闭者宜之,气虚有寒、中阳不运而为此证者,切勿轻授。 ❷ 治痰饮心痛:海蛤(烧为灰,研极细,过数日,火毒散,用之)、瓜蒌仁(蒂穰同研)。上以海蛤入瓜蒌内,干湿得所为丸。每服50丸(《医学纲目》)。 上药,捣罗为末,以枣肉和,捣2、3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于食前,以大麻子汤下7丸(《圣惠方》)。 ❹ 治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大:海蛤壳12克,海藻、牡蛎各15克,夏枯草18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❺ 治妇人伤寒血结胸膈,揉而痛不可抚近:海蛤壳、滑石、甘草(炙)各30克,芒硝15克。上捣罗为散。每服6克,鸡子清调下(《类证活人书》海蛤散)。 上研令极匀细。每服3克,新汲水调下。如小可只用1.5克。 兼治便血不止,不拘时候(《杨氏家藏书》神白散)。 清洗患部后,将上药涂于患部,覆盖纱布,每天2次。海蛤壳含碳酸钙、壳角质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