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 系指洋地黄中毒时引起的心律失常。 据报道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可高达80~90%。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可为持续性,亦可为间歇性;可以是单独一种心律失常,亦可两种或多种心律失常交互出现或同时并存;同时大部分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具有多样性和易变性的特点。按其性质的不同,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可分为兴奋作用及抑制作用两组,但常常是联合出现。(1)洋地黄中毒的兴奋作用引起的心律失常。这组心律失常主要包括: 已经证实洋地黄中毒能引起后除极触发活动,产生配对时间固定的室早。 室速的发生率约占所有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的10%。洋地黄中毒发生室速的病人死亡率可高达68~100%。频发的室早,尤其是多源或双向性室早,易导致室速、双向性室速,甚至室颤的发生。在房颤基础上出现的室速要和蝉联现象、频率依赖性束支传导阻滞相鉴别。 ❸ 双向性心动过速:双向性心动过速几乎完全可以肯定系洋地黄中毒,并往往是重度中毒的表现。双向性室速在严重心脏病洋地黄中毒时更为常见,并多在房扑、房颤或房速的基础上发生。 房速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几乎可以肯定是洋地黄中毒,并提示由低血钾诱发。有的房速表现为P′P′间期及P′-R间期不等,1.1房室传导,只有在压迫颈动脉窦时才显示有房室传导阻滞,即所谓房速伴隐性房室传导阻滞。 ❻ 非阵发性连续性心动过速:房颤基础上合并非阵发性连接性心动过速,尤其伴有文氏型传出阻滞是最常见的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之一,并对诊断洋地黄中毒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在老年病人中更易出现。 原房颤用洋地黄后室率更快者,多数是洋地黄中毒;亦应考虑有房颤合并预激综合征的可能,后者虽不是洋地黄中毒,但有同样危险性。此外,洋地黄中毒确可引起快室率的房颤。(2)洋地黄中毒抑制作用引起的心律失常。 这组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房室连接性逸搏及逸搏心律。 此时常有连接性逸搏出现。 在洋地黄化过程中出现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肯定应视为洋地黄中毒的表现。二度Ⅰ型(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是洋地黄中毒时最常见的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它可以伴有房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连接性心动过速。尚未见到洋地黄中毒时导致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报道,因为后者往往意味著结下阻滞。 但对2∶1房室传导阻滞来说,可能是一种文氏周期极短的特殊的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在房颤基础上伴发的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很常见的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往往意味著房室结部位的阻滞。(3)洋地黄中毒的兴奋和抑制的联合作用引起的心律失常。 房速伴房室传导阻滞时若不立即停用洋地黄,可引起很高的死亡率,尤其是肺心病缺氧的病人更是如此。 房颤伴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常伴文氏型传出阻滞。窦性心动过缓伴非阵发性连接性心动过速也是洋地黄的兴奋和抑制的联合作用引起的常见类型心律失常。 aVF导联连续记录。图示心房颤动,洋地黄对ST-T的影响,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缓慢的连接性逸搏激动与室性异位激动交替出现,形成二联律。 室性异位激动起源于室内浦氏纤维传导障碍引起的折返激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