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子
中药名。 见《本草纲目》。别名:桐子,桐油树子,油桐果,高栮子。 为大戟科植物油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的种子。 落叶乔木,有粗壮无毛之枝,幼枝稍具长毛。种子阔卵圆形,背圆拱,腹部平。喜生于较低的山坡、山麓和沟旁。分布四川、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台湾、云南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收集,将其堆积于潮湿处,泼水,覆以干草,经10天左右,外壳腐烂,除去外皮收集种子晒干。味甘,有大毒。吐风痰,消肿毒,利二便。 治风痰喉痹,瘰疬,疥癣,烫伤,脓疱疮,丹毒,食积腹胀,大小便不通。外用:研末吹喉,捣敷或磨水涂。 内服:煎汤,1~2枚;磨水或捣烂冲水服。孕妇慎服。 ❶ 治瘰疬:桐油树子磨水涂,再以1~2个和猪精肉煎汤饮。 不可多用,宜多服数次(《岭南采药录》)。 ❷ 治疥癣:油桐果捣汁敷抹。 ❸ 治烫伤:油桐果捣烂绞汁,调冬蜜敷抹患处。 ❹ 治铁锈钉刺伤脚底:鲜油桐果和红糖捣烂敷贴(上3方出《福建民间草药》)。 ❺ 治脓疱疮:嫩油桐果切开,将果内流出的水涂患处。 ❻ 治丹毒:油桐壳焙焦,研细面,香油调涂患处(上2方出《河南中草药手册》)。 ❼ 治大小便不通:桐油树种子1粒。磨水服,大约半粒磨水30克(《贵州本草》)。除含油、粗脂肪、粗蛋白、非还原性糖外,尚含精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