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毛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毛蓼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 四季青(《植物名实图考》),水辣蓼(《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 为蓼科蓼属植物毛蓼的根。 原植物 毛蓼Polygonum barbatum L.(Polygonum staginum Ham.) 历史 唐《本草拾遗》中云:“毛蓼,主痈肿疽瘘瘰,杵碎,由疮中引脓血,生肌,亦作汤洗疮兼濯足治脚气。生山足,似马蓼,叶上有毛,冬根不死也。”清《植物名实图考》云:“四季青,生建昌,形如蓼而茎细无节。叶尖错生。秋时稍开白花成穗,如蓼花而疏,土人取根敷伤。 ”所述即为本种。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茎直立,被稀疏短柔毛或近秃净。 叶披针形,长8~15cm,宽1.5~3cm,先端渐尖,基部狭窄,两面疏生短柔毛,尤以边缘和中脉上为甚;托叶鞘筒状,长1.5~2cm,膜质,密生长柔毛,先端有粗壮的长睫毛,睫毛长过托叶鞘或等长;叶柄长约1cm,密生柔毛。穗状花序,长达3~10cm,顶生或腋生,稍分枝;总花梗疏生短柔毛或近于无毛;苞片鞘状,膜质;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红色;雄蕊5~8,雌蕊1。瘦果卵形,具3棱,黑色。 花果期9~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560页.图1120) 生境分布 生于水旁、田边、路边湿地及林下。分布于华东、西南及湖北、广东、广西。印度、尼泊尔、缅甸、菲律宾也有分布。 。【药理】:本品产于非洲者有抗菌作用;根有收敛作用,可治肠炎;种子可作芳香剂。量大有催吐、泻下作用。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39 【药性】: 性味 辛,温。 有毒。 功效 生肌,消肿,解毒。 主治 痈疽,瘰疬。 ❶ 《本草拾遗》:“主痈肿、疽瘘、瘰疬,杵碎纳疮中,引脓血,生肌。亦作汤洗疮,兼濯足治脚气。”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