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樗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樗鸡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椿皮蜡蝉、斑衣蜡蝉(河北)、斑衣、花娘子(河南)、红娘子(《本草图经》)、灰蝉、灰花蛾(《纲目》)。 基源 蜡蝉科蜡蝉属动物斑衣蜡蝉的干燥成虫。 原动物 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 White 历史 首载《本经》,列为中品。《本草图经》曰:“樗鸡生河内川谷樗木上,今近都皆有之。形似寒 今在樗木上者人呼为红娘子。”所指之物,即为现今所用樗鸡。 形态 体长13~22mm。头部淡灰褐色,前端淡黑色。 头胸部紧密结合,不能活动。 触角3节,短而不显著,藏于复眼下方,第1节极短,第2节成膨大的圆球状,红色,第3节刚毛状。前胸背板淡灰褐色,前侧缘黑色。中胸小盾6片深黑褐色。 足黑色。前翅翅基至全翅2/3处淡灰褐色,常有玫瑰色色泽,有斑点20余个。 翅端1/3处为黑色。翅脉白色,细网状,后翅呈不等边三角形,膜质,扇状、基部红色,有黑色斑点6~7个,以最外1个最大。翅中区有倒三角形之白色区,外缘1/2处黑色,翅脉白色,腹部黑色。体、翅表面均附有白色粉状腊质,腹部背面尤多。 (图见《中国药用动物志》.第1册.5页.图122) 生境与分布 成虫、幼虫群栖,常数十至数百群栖于树干或树叶上,在叶柄处尤多,多为害臭椿。分布于河北、山东、河南等地。 。【生药】: 采集 秋季捕捉,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备用。 加工炮制 拣净杂质,除去头、足及翅,用米同炒至老黄色,取出,筛去米粒即成。 【药理】: 樗鸡去头、足、翅,以65%乙醇浸泡一周,浓度为3g/10ml,涂小鼠耳,有使鼠耳肿胀,发红的作用,小鼠ig最大耐受量为6.44g/kg,其头、足、翅ig的最大耐受量为7.59g/kg。 参考文献 中药材1989;12(10):37 【药性】: 性味 苦、辛、平。 有毒。《本经》:“味苦,平。” 主治 ❶ 《别录》:“疗腰痛,下气。” ❸ 《纲目》:“主瘰疬,散目中结翳,疗猘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炒炙后研末入丸、散。 外用:研末敷贴,发泡及调涂。。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卫生易简方》:“治瘰疬结核:红娘子十四枚、乳香、砒霜各3g,硇砂4.5g,黄丹1.5g。为末,糯米粥和作饼贴之。不过1月,其核自然脱下矣。” ❶ 李时珍《纲目》:“红娘子,盖绝阴经药,能行血活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