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马非马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马非马

 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公孙龙子·白马论》)
 


 【注释】 ①命:命名。
 【译文】 “马”这个名称是命名形体的,“白”这个名称是命名颜色的,而命名“颜色和形体”的名称,不能等于命名“形体”的名称,所以说“白马”这个名称不等同于“马”这个名称。
 【评说】 这段颇为有名的“白马非马论”,通常被看做是公孙龙许多有趣的诡辩之一。传说中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有一天公孙龙骑着一匹白马要进城,该城门的看守官说,依照规定马不可以进城。于是公孙龙就开始了他的以上论证即“白马非马”,最后终于使守城官无话可说,只好让公孙龙骑着他的(不是马的)白马进城去了。
 对于一般人,说“白马是马”就如同说“张三是人”一样,清楚明白,准确无误。怎么可能“白马非马”呢?然而,在这段话里,公孙龙是从概念的角度来进行论证的:“马”这个概念是指事物的形体,“白”这个概念是指事物的颜色。而“形体”和“颜色”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指称形体的概念与指称颜色的概念当然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白马”既指形体又指颜色,而“马”仅仅指“形体”。所以得出结论:“白马”不是“马”。公孙龙这个论证在逻辑上的贡献在于:从内容上把“白马”之名和“马”之名区别开来,说明了“白马”之名包含了“颜色”方面的内容,而“马”之名没有包含颜色方面的内容。用逻辑的术语说,“白马”这个概念的内涵比“马”这个概念的内涵要丰富,多出了“白色”这个内容。公孙龙发现了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的关系。就“马”的外延说,“马”这个概念包括白马在内,但就“马”的内涵说,“马”这个概念指马的本质属性,与“白马”概念的内涵是有区别的。“白马”的内涵不仅包括“马”的本质属性,而且包括“白色”的属性。这就从内涵上区别了“马”和“白马”这两个具有“属种(包含)关系”的概念。
 所谓“属种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被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的关系,也称作“从属关系”。其中被包含的概念称作“种概念”,包含别的概念的称作“属概念”。以b代表外延较大的属概念,以a代表外延较小的种概念,则b与a两个概念之间的属种关系可以表示为(如下图):
 


 但是公孙龙的论证也包含有错误:利用概念的“歧义”来混淆事实。所谓“歧义”,是说一个词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在一个讨论中,若某个字的两个不同含义同时被使用,就会造成由这种歧义带来的谬误。“是”这个字可以被用来表达“属于”的关系,例如,张三是(属于)人。“是”这个字也可以被用来表达“等于”的关系,例如,北京是(等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守门官的意思是:“马不可进城,白马是马,所以白马不可以进城。”在这里,“是”被用来表达“属于”的关系。当公孙龙论证“白马不是马”时,“是”被用作表达“等于”的关系。所以,简单地说,他们两人实际上是好比“鸡在同鸭讲话”,即谈论的不是相同的一件事。公孙龙的论证是有效的,而他的结论,“白马不等于马(白马 非马)”也是对的。但并不能用来反驳守门官的规则:凡是(属于)马都不能进城。
白马非马

162 白马非马

先秦名辩思潮主要论题。始于宋大夫兒说,他曾“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之辩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公孙龙力倡此说,并著《白马论》加以充分论证。认为:“龙之所以为名者,乃以白马之论尔。”(《府迹》)使得其盛行一时,“夫刑名之家,皆曰白马非马也”(《战国策·赵策》)。认为马是命形,故曰 “白马非马”。进而从外延上分析了 “白马”与 “马”的不同:“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并从内涵方面强调了“白马”与“马”的是不同的:“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马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后期墨家则反对此说,认为:“有有于秦马,有有于马也。”( 《大取》) “白马,马也; 乘白马,乘马也。” “白马非马”这个命题发现了“个别”与“一般”的差异,在先秦逻辑发展史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东晋时白马非马论仍具影响,但已鲜为人通。

☚ 天地一体   羊合牛非马 ☛

白马非马

公孙龙学派的名辩命题。认为“白”是命“色”,“马”是命“形”,形与色各不相干,“白马”就是“白马”,不能说“白马是马”,只能说“白马非马”。其中看到了“马”与“白马”两概念的差异,发现了一般与个别的区别,对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有一定贡献。但由于过分夸大这种差异与区别,忽视了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


白马非马

见“哲学”中的“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bai ma fei ma

a white horse is not a horse—a seemingly paradoxical thesis adanced by Gongsun Long,stress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generic or between the particular and the general

白马非马bái mǎ fēn mǎ

战国时公孙龙学派的名辩命题。谓揭示事物与概念之间,个体与一般之间的差别,认为所有事物都是可分的。《公孙龙子·白马论》:‘白马非马可乎?’曰:‘可。’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之辩者,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故籍之虚辞,则能胜一国,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

白马非马báimǎ-fēimǎ

先秦名家公孙龙子所论述的著名论题。意思是白马的“白”字表示事物颜色,与“马”字表示的形体已不属同一范畴,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白马”与“马”这两者已不能相当。后人也用“白马非马”指诡辩之类的思维。

白马非马bái mǎ fēi mǎ

白马不是马。先秦名家著名的诡辩论题。意谓白马是色与形的结合,马只是形,色与形的结合不同于形,所以白马非马。

3M2M【白马非马】bái mǎ fěi mǎ

白马不是马。这是战国时名家公孙龙提出的命题。他认为“白”是命“色”的,“马”是命“形”的,“形”“色”各不相干,“白马”就是“白马”。他看到“马”和“白马”是两个概念,即发现了“一般”和“个别”的差异。但过分夸大了这种差异,没有认识到“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导致违反客观事实的错误结论。如作为成语用,常比喻一个人诡辩和强词夺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