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槲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槲皮

【概况】:

异名 槲(《唐本草》),槲树(《纲目》)。

基源 为壳斗科栎属植物槲树的皮。

原植物 槲树Quercus dentata Thunb.,又名柞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橡树(东北),波罗树(河北),青冈(河南),大叶栎柴(福建)。

历史 宋《图经本草》载:“槲若,木高丈余,若,即叶也,与栎相类,亦有斗,但小不中用耳。”所指即本种。

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25m;小枝粗壮,有灰黄色星状柔毛。叶倒卵形至卵状楔形,长10~20cm,宽6~13cm,先端钝,基部耳形,有时楔形,边缘有4~10对波状裂片,幼时有毛,老时仅下面有灰色柔毛和星状毛,侧脉4~10对;叶柄极短,长2~5mm。

壳斗杯形,包围坚果1/2,直径1.5~1.8cm,高约8mm;苞片狭披针形,反卷,红棕色;坚果卵形至宽卵形,直径约1.5cm,长1.5~2cm,无毛。花期5~6月,果期10月以后。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62页.图924)

生境与分布 生于向阳、干旱的山坡上。分布于中国黑龙江至华中和西南。

蒙古、日本也有。

【化学】:

含鞣质3.70%~14.44%。

参考文献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593

【药性】:

性味 《唐本草》:“味苦。”

主治 恶疮,瘰疬,痢疾,肠风下血。 ❶ 《药性论》:“治恶疮,煎汤洗。”
❷ 《唐本草》:“水煎浓汁,除蛊及瘘。”
❸ 《纲目》:“止赤白痢,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熬膏或烧灰研末。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赤龙皮汤(《肘后方》)洗诸败烂疮:槲树皮,切,100g,以水1000ml,煮取500ml,春、夏冷用,秋、冬温用。

洗乳疮及诸败疮,洗了则敷膏。
❷ 干姜散(《圣济总录》)治一切赤白痢久不差:干姜、槲白皮(即槲皮)(姜汁炙5度)30g。上2味,捣罗为散,每服4g,空心食前,温末饮调下。

单方应用 ❶ 《千金方》:“治附骨疽:槲皮烧末,饮服2g。”
❷ 《补缺肘后方》:“治毒病下部生疮者:槲皮、样皮合煮汁如粘糖以导之。”
❸ 《崔氏纂要方》:“治一切瘘疾:槲白皮(即槲皮),切,150g,水1600ml,煮令泣尽,去滓,再煎成膏,日服枣许,并涂疮上。宜食苜蓿盐饭以助之,以瘥为度。”
❹ 《圣惠方》:“治小儿瘰疬:槲皮,去粗皮,切,煎汤频洗。”
❺ 《纲目》:“治赤白久痢:新槲皮500g,去黑皮,切,以水1200ml,煎取600ml,去滓,煎膏和酒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