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成大错
成语,熟语。 铸:铸造,即把金属熔化后倒在模子里制成器物。错:钱名,一刀值五千。 铸造成一把大错刀,借指造成重大错误。 语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祐三年》:“初,田承嗣镇魏博(今大名东北),选募六州骁勇之士五千人为牙军,厚其给赐以自卫,为心腹。自是父子相继,亲党胶固,岁久益骄横,小不如意,辄族旧帅而易之。自史宪诚以来皆立于其手。 天雄节度使罗绍威心恶之,力不能制。遂密请朱全忠军,尽杀牙军及其老小。”“全忠留魏半岁,罗绍威供亿,所杀牛羊豕〔shǐ〕近七十万,资粮称是,所赂遗又近百万。比去,蓄积为之空。绍威虽去其逼,而魏兵自是衰弱。绍威悔之,谓人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 ’”宋孙光宪《北梦锁言》卷十四作“聚六州四十三县铁,打一个错不成也。”罗绍威请朱全忠杀尽骄横的牙军,从而被朱全忠凌制,致使帑〔tǎng〕藏竭尽,兵力衰弱,悔恨异常,把它比作聚六州铁不能铸成的大错。 后遂用铸错、六州铸错、铸大错、铸六州、六州铁等指造成重大错误,或指错误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