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铸刑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铸刑书 把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向国人公布、实行法制。 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第一次把《刑书》铸在铁鼎上公布,引起轩然大波,晋国大夫叔向作书指斥他把法律公之于众,“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认为民会援引法律为自己辩护,就不好统治他们了。并威胁子产“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 终子之世,郑其败乎!”子产则态度坚决地表示:“若吾子之言,侨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 既不承命,敢忘大惠。”(并见《左传·昭公六年》)即只求救当世之弊,不顾及子孙了。此后各国、各代纷纷将刑法公之于众,商鞅、韩非都明确指出,把法公布于众,让天下人都知晓法,是法的特点。 铸刑书在中国法制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