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子
中药名。 见《百草镜》。别名:木棉子、棉花核。 为锦葵科植物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 L.等的种子。原植物见棉花条。 味辛,性热,有毒。温肾,补虚,止血。 治阳萎,睾丸偏坠,遗尿,痔血,脱肛,崩漏,带下。《本经逢原》:“烧存性,解梅疮毒,痔漏,脱肛,下血,每服半两,黑豆淋酒服之。”《药性考》:“补虚,暖腰,治损。”内服:煎汤,6~12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汤熏洗。阴虚火旺者忌服。 ❶ 治阳萎:棉花子(水浸,晒干,烧酒拌炒,去壳用仁)250克,破故纸(盐水炒)、韭菜子(炒)各60克。为末,葱汁为丸,梧子大。 每服6克,空心酒下(《祝穆试效方》)。 ❷ 治虚怯劳瘵,久嗽吐血不止:棉花子不拘多少,童便浸一宿,为末。 每服3克,侧柏叶汤下(《集效方》)。 ❸ 治肠风、肠风下血:淮棉花核1升,槐米21克。用天目芽茶120克,泡汁,将二叶炒燥,入茶汁内,复泡又炒,如此数次,汁干为度,磨末。每服9克,空心酒调下(《德胜堂经验方》)。 ❹ 治肠风下血:生柿子2个,竹刀切去蒂核,以棉花子塞入柿内,仍盖好,瓦上煅存性,研细末,米饮热调服,重者3服(《不药良方》)。 ❺ 治血崩:棉花子仁(炒黄色)、甘草、黄芩等分。为末。每服6克,空心黄酒下(《万病回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