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司马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司马迁 【生卒】:前145或前135—前87? 【介绍】: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父司马谈,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好黄老之学,著有《论六家之要旨》,对司马迁的思想、人格和治学态度都有一定影响。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10岁时,随父亲司马谈到长安,开始了对古代文献的研读,并直接受学于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 20岁,南游江淮。 后任为郎中,又奉使西南,并侍从武帝封禅,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所到之处,探访足迹,考察风俗,采集传说,收集资料,为后来撰写《史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元封三年(前108)继任父职,为太史令,得以饱览皇家藏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改革历法,共订“太初历”,接著便继承父志,编著史书。 天汉二年(前99)因替李陵辩护,得罪入狱,受腐刑。司马迁受此大辱,愤不欲生。但是为了完成已经著手的著述,他决心“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令。 太始四年(前93)前后,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光辉著作。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之间的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对这一漫长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发展都作了概括而又赅备的叙述,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司马迁继承了先秦唯物主义的思想传统,在社会历史问题的认识上较之前人有重大突破,多与封建正统思想相违。 刘向、扬雄“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故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汉书·艺文志》尚著录有赋8篇。今存《悲士不遇赋》一篇。 这篇赋作于他受腐刑之后,作者将自己满腔的悲愤倾注于赋中,字字句句都是不平的控诉,而且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在当时许多赋家们以铺张扬厉的大赋去“润色鸿业”的环境中,这篇朴实无华的作品显得更实在,也更有社会意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