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司马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司马迁 【生卒】:前145—约前89 【介绍】: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其先人“世典周史”,父司马谈为武帝太史令。 迁幼年时代在家乡耕牧、读书,10岁随父到长安,曾向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春秋》。成年后,自长安出发,漫游各地,“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史记·太史公自序》)。 考察历史遗迹、风土人情,积累大量资料。返长安后,初任郎中,旋即“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到过今川、滇、黔等地。 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遍览皇家藏书。 太初元年(前104),同唐都、洛下闳等天文学家共同制定“太初历”。同年,开始撰写《史记》。天汉二年(前99),因李陵之祸牵连入狱,受腐刑。 太始元年(前96)出狱,任中书令。发愤著书雪耻,于征和二年(前91)完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班固评说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汉书·司马迁传》),谓迁离经叛道,不以儒家是非原则为然。 司马迁对儒家思想既有继承,又有扬弃,并兼容黄老之学。 他对孔子崇拜之至,于《史记·孔子世家》中盛赞孔子的贡献:“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司马迁充分肯定儒家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观点,认为儒家“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同时,他也指出儒家典籍浩繁,“累世不能通其学”,“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司马迁在《史记》写作中,从多方面表露出具有无神论意义的思想与见解。在《伯夷列传》中论道:“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伯夷列传》)这是怀疑天道的思想,认为不是“天道福善祸淫”,而是天道自然无为。项羽曾说:“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他驳道:“乃引‘天亡我,非用兵罪也’,岂不谬哉!”(《项羽本纪》)秦将蒙恬将死,自认是修长城“绝地脉”(《蒙恬列传》)的原故,他也批判了这一虚妄的观念。 此外,在《史记》中对于神仙、灾异及机祥等迷信妄说,也有所批驳与否定。这一切都是在历史领域中闪现出的无神论的见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