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桑螵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桑螵蛸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蜱蛸、桑蛸、螳螂子、赖尿郎等。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Para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小刀螂Statilia maculata Thunb.薄翅螳螂Mantis religiosa L.巨斧螳螂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le或华北刀螂paratenodera augustipennis Saussure的卵鞘。 自深秋至翌年春季均可采收。采得后,除去树枝,置蒸笼内蒸30~40分钟,杀死虫卵,晒干或烤干。因形状不同,分为下列三种:团螵蛸略呈圆柱形或者类圆形,长2.5~4厘米,宽2~3厘米,由多数膜状薄层叠成,表面浅黄褐色或黄褐色,上面有不明显的隆起带,底面平坦或有附著在植物茎上而形成的凹沟。 体轻,质松,有韧性。断面可见许多放射状排列的小室,室内各有一细小椭圆形的卵,呈黄棕色、有光泽。 气微腥,味微咸。主产广西、云南、湖北、湖南、河北、辽宁。此外,河南、山东、江苏、内蒙古、四川等地亦产;长螵蛸略呈长条形,长2.5~5厘米,厚约1厘米。一端较短,一端较细而长。 表面灰黄色,有斜向纹理。上面呈凸面状,上有带状隆起,隆起带有两侧各有一浅沟,呈褐色或灰褐色。 底面平坦或凹入,有时可见树皮附著于底部。质坚而脆。主产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湖北等地;黑螵蛸略呈平行四边形,长2~3.5厘米,宽1~1.5厘米,厚1~1.5厘米。表面褐色,有斜向纹理,长面呈凸面状,并有带状隆起,近尾端微向上翘,质坚而韧。 主产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地。炒桑螵蛸:将净螵蛸和麸皮同炒至老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即可。 盐炒桑螵蛸:取净螵蛸,用盐水拌匀,稍闷,入锅炒至微黄,取出晾干(每桑螵蛸10斤,用盐150克,加水适量溶化)。味咸甘,性平。入肝、肾经。补肾,固精,治遗精,白浊,小便频数,遗尿,赤白带下,阳萎,早泄。 内服:煎汤:4.5~9克;或入丸、散。阴虚火旺或膀胱有热者慎服。 每服6克,空心用盐汤送下(《外台秘要》)。 ❹ 治产后遗尿或尿数:桑螵蛸(炙)15克,龙骨30克,为末。每米饮服6克(《徐氏胎产方》)。 共为末。每服6克,花椒汤调服(《本草汇言》)。 ❼ 治小儿软疖:桑螵蛸烧存性,研末,油调敷之(《世医得效方》)。桑螵蛸含蛋白质及脂肪等。 卵囊附著的蛋白质膜上,含柠檬酸钙(6分子结晶水)的结晶。卵黄球含糖蛋白及脂蛋白。现代临床用于治疗遗尿症。取桑螵蛸、益智仁各45克(5~12岁儿童用30克),水煎,日服1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