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树果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 异名 柏树子(《分类草药性》),香柏树子(《四川中药志》)。 基源 为柏科柏木属植物柏木的果实。 原植物 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 余项参见“柏树叶”条。 。【生药】: 采集 8~10月,果实长大而未开裂时采收。 【药性】: 性味 苦、涩,平。 ❶ 《分类草药性》:“苦、涩。” ❷ 《重庆草药》:“甘、辛、微苦,平。” 功效 祛风,安神,凉血,止血。 主治 感冒头痛发热,胃痛,烦躁,吐血。 ❶ 《分类草药性》:“安神除烦。” ❷ 《重庆草药》:“解风邪,安神,止血。治血热烦躁,小儿寒热高烧,吐血。” ❸ 《四川中药志》:“治风寒感冒,胃痛及虚弱吐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四川中药志》:“治风湿感冒头痛,胃疼:柏树果2~3枚。打碎和酒吞服。” ❷ 《四川中药志》:“治吐血;柏树果研末和甜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