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篆刻大辞典︱说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篆刻大辞典︱说明
  • 位置: 首页/附录库/中国篆刻大辞典

说明

 一.总则
 一.本辞典系介绍中国篆刻史事及篆刻艺术的专业性辞书。全书分辞部、字部及附录三部分,旨在为研究者提供有关篆刻辞汇的解释和相关资料,以及汉字在历代印作中的不同篆体、章法和刀法。本辞典可供印学研究者、篆刻家、篆刻爱好者使用,亦可为书法、金石学、考古学、文字学以及艺术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中国印章自有之日即与丰富的社会活动及统治者的权益密切相关,故历代盛行不衰。文人篆刻兴起后,更是研习凿凿,广为发展。特别是元吾丘衍以来至民国间,篆刻论著、印谱汇辑和篆刻创作皆臻极致。因此,本辞典资料时限自三代有印之始至公元一九四九年止。此后出版的篆刻著作不予收录,篆刻家则以1949年前出生并有影响者为准。
 三.本辞典在编纂过程中,参考古今文献资料七千余种,其中包括许多近现代篆刻家和篆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所涉繁多,难以次列,仅此一并盛谢。
 二.辞部
 一.本辞典辞条部分包括篆刻史事、篆刻术语、篆刻理论、篆刻著作(论著、印谱)、印章制度、印章类别、篆刻技法、篆刻流派、篆刻家、篆刻材料及用具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部分条目,共收四千七百余条。
 二.本辞典所收篆刻词汇皆以史书、美术论著及笔记杂考等多种原始资料为基础,结合书证、溯源,并吸收现代辞书注释进行释义。
 三.本辞典所列条目,依其不同性质,采用不同形式的释文:一般知识性条目采用叙述体;史事性条目则原文照录或略加叙述;制度、类别等均辅书证;著作类,重要者依版本学要求,详列卷册数、作者、版式、内容、序跋作者、成书年代、版本等内容,而一般著作只记卷册数、作者及成书年代。仅存书目者照录。
 四.篆刻家部分除收入篆刻理论家、篆刻家、金石家及印谱的编纂者、著录者外,对历史上一些与篆刻学有重要关系的人亦酌情收入。本部分以《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印学年表》中的主要篆刻家为基础,旁涉其他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
 五.历史上凡一肩多能者,只录与篆刻有关的史实,其他方面的成就,只述其大概。但史料过少者则凡有必录。
 六.辞条中凡一词多义者,采用①、②……分项列出。对于同一事物做多种名称者,采常用名称做正条解释,其他别称一般不做解释,只注明详见某条。而个别涉及重要史料者则酌情摘引。
 七.对于某些内容相关可互相参考的条目,均在本条目末注明‘参见’某条;凡有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亦于条末注明‘参阅’某某,以备查阅。
 八.辞条按笔画次序排列。同一笔画字内,按起笔的点、横、竖、撇顺序排列。首字相同者,以第二字的笔画数为序,笔画相同者,以第二字的起笔点、横、竖、撇为序。
 九.本辞典为尊重原始资料,保持一定的叙述方式,一般采用旧纪年法,并于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但篆刻家部分,凡有确切生卒年月者,先以公元纪年标出,无确切生卒年者从略。
 三.字部
 一.本字部计收入常用汉字印字约二千字,古玺、汉印及其以下历代印拓约三万余方。
 二.我国历代印作均为繁体字,为便于应用和查找,本字部采用简化字做字头,繁体字列于该字下。字序参照《新华字典》部首排列法。
 三.为保持印章的完整性,本部所收印字均以全印列出。为便于识别,在所取之字旁标记圆点,单字印不加点。印章按古玺、汉印(含秦及六朝印)、流派印、佚名印顺序排列。流派印章基本按作者姓氏笔画顺序排列。一类或一家多印者,只在最后一印下标明类属及作者。
 四.因印章多为多字印,一印中取一字者一出,取两字者两出,取多字者则多出。
 五.字部印章取自历代官私印章谱录。其中取于《飞鸿堂印谱》者,有部分印作下未署姓名,又一时难以核考,皆署于该书编者汪启淑名下。
 六.历代印章印文虽变化万端,但皆有所本,因此,凡字部所取单字,均以汉字为基础,经过对历代印章的排比、筛选,拈出具有不同篆法的印文单字的篆刻作品,而具体作者收印多寡概不考虑。所以,一些有较高艺术价值但篆法雷同者,只好割爱而择其一二;而一些平庸之作但篆法变化有别者,亦皆选入。
 七.字部所列字头均以常用汉字为主,凡偏僻字、异体字及废弃字,虽印作优异,亦不予收录。
 八.鸟虫篆、杂体篆及魏晋以后之官印,不做单字编入。
 四.附录
 一.鉴于辞部和字部所收范围有限,部分篆刻资料难以囊括,故列附录七则,计为: 中国篆刻史事年表、篆刻家字号异名表、历代官印、封泥、花押、边款、肖形印。
 二.中国篆刻史事年表是将历史上同篆刻有关之重大史事按编年顺序列出,对个别篆刻家的活动及一般事件则不予收录。
 三.封泥、花押、肖形印、边款等在篆刻史上有特殊意义,它们对篆刻研究和创作有较大参考价值,但考虑到字部编例的完整性而未予收入,故附列于后。
 四.篆刻家条目中,一般只用其常用名或字,但某些篆刻家往往别名、别号繁多,散见于史籍中又各有称谓,给读者识别带来诸多不便,故将篆刻家的姓名别号列为表,以便检索查阅。
 五.本辞典字部所收官印只限于古玺、汉印,而隋唐以来官印则未予收录。但做为篆刻史研究又不可缺少,故这段时期的印作,亦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列于附录中,以供参考。
☚ 中国篆刻大辞典︱编委会   中国篆刻大辞典︱附录一:中国篆刻史事年表 ☛
0000939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