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柏子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柏子仁 【名称出处】:《唐本草》 【概况】: 异名 柏实(《本经》),柏子、柏仁(《本草经集注》),侧柏子(《日华子本草》)。 基源 为柏科侧柏属植物侧柏的种仁。 原植物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 历史 柏子仁原名“柏实”,《本经》列为上品。《别录》谓:“生太山(即山东泰山)山谷。”苏颂曰:“柏实生泰山山谷,今处处有之,而乾州(今陕西境内)者最佳,三月开花,九月结子,候成熟收采,蒸曝干,春擂取熟人子用。”《证类本草》所附“乾州柏实”及“密州(今山东境内)柏实”图及《纲目》所附“侧柏”图均与柏子仁的原植物侧柏类同。 余项参见“侧柏叶”条。 。【生药】:采集 秋、冬季打下果实,搓去果壳,采收成熟种子,晒干;碾碎外种皮,筛除杂质,收集种仁。 药材主产于山东济宁、菏泽、泰安、莱芜,河南许昌、信阳、南阳、开封,河北安国。 鉴别 性状 种仁长卵形、长椭圆形或长圆锥形,长4~7mm,直径1.5~3mm,顶端略尖,圆三棱形,有深棕色的点,基部钝圆;表面淡黄色或黄白色,外有膜质内种皮包被,久贮色深,并有油渗出。横切面乳白色或黄白色,胚乳较厚,子叶2枚或更多,富含油质。微有香气,味淡而有油腻感。 显微 粉末:深黄色或棕色,富油性。 ❶ 内胚乳细胞类多角形、类长方形或类圆形,直径17~69μm,壁薄,胞腔内充满较大的糊粉粒以及脂肪油滴,糊粉粒溶化后留有网格状痕迹。断面碎片少见,外列细胞切向延长,被角质层,其外侧常与含棕色物的内种皮细胞连结。 ❸ 糊粉粒,直径3~9μm,其中拟球体1~2个,有的可见拟晶体。 ❺ 种皮石细胞成群或单个散在,类方形或圆多角形,直径17~90μm,壁厚4~25μm,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偶有一个细胞含2个方晶。 (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543页.图265) 理化 取样品粉末适量,用水煎2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1·1的浓度,点于层析纸上,以正丁醋-醋酸-水(4.1·1)为展开剂,展开后,置紫外灯下检视。(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349页.图245) 加工炮制 ❶ 柏子仁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的种皮,筛去灰屑。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热,防蛀。 。【化学】: 含脂肪油约14%、皂甙、少量挥发油及植物甾醇、维生素A原、蛋白质等。 参考文献 中药志,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80 【药性】: 性味 甘,平。 ❶ 《本经》:“甘,平。” 归经 心、肝、脾经。 ❶ 《本草经疏》:“足厥阴、少阴、亦入手少阴经。” 功效 养心益智,安神,润燥,利肠通便。 主治 神经衰弱,惊悸,怔忡,失眠,虚烦,遗精,盗汗,便秘。 ❶ 《药性论》:“能治腰肾中冷,膀胱中冷脓宿水,兴阳道,去头风,主小儿惊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炒研取油涂。 ” 使用注意 便溏及痰多者忌服。 ❶ 《本草经疏》:“柏子仁体性多油,肠滑作泻者勿服,膈间多痰者勿服,阳道数举,肾家有热,暑湿作泻,法咸忌之。” 配伍应用 ❶ 配酸枣仁,治失眠症。 ❷ 配火麻仁,治阴虚、产后及老人的肠燥便秘。 ❻ 配松子仁、郁李仁,治心虚血少、老年体弱及产后血虚引起的肠燥便秘。 ❽ 配郁李仁、桃仁,治老年人及产后肠燥便秘。 ❿ 配酸枣仁、五味子、茯神,治血不养心的惊悸、怔忡、虚烦不眠等症。 ⑾配酸枣仁、远志,治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等症。 ⑿配夜交藤、炒酸枣仁,治心悸、失眠。 ⒀配当归、熟地黄、制首乌,治血虚失眠。 ⒁配党参、茯苓、远志,治心气不足,惊悸,失眠,健忘等症。 方选和验方 ❶ 柏子仁丸(《体仁汇编》)治劳欲过度,心血亏损,精神恍惚,夜多怪梦,怔忡惊悸,健忘遗泄:柏子仁(蒸晒去壳)120g,枸杞子(酒洗晒)90g,麦门冬(去心)、当归(酒浸)、石菖蒲(去毛洗净)、茯神(去皮心)各30g,玄参,熟地(酒蒸)各60g,甘草(去粗皮)15g。先将柏子仁、熟地蒸过,石器内捣如泥,余药研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50丸,早晚灯心汤或龙眼汤送下。 每服30丸,空腹时米饮送下。兼服泽兰汤。 ❸ 《本草衍义》:“治老人虚秘:柏子仁、大麻子仁、松子仁各等份。同研,熔白蜡为丸,桐子大,以少黄丹汤服20~30丸,食前服。” 每服30丸,温酒下。 每服50~70丸,生姜煎汤送下。 ❻ 柏子仁丸(《千金翼方》)治健忘:柏子仁75g,蛇床子、菟丝子、覆盆子各15g,石斛、巴戟各90g,杜仲、茯苓、钟乳粉、天门冬、远志各90g,天雄30g,续断、桂心各45g,人参、菖蒲、山药、干地黄、山茱萸、泽泻各60g,五味子150g,苁蓉180g。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30丸。 为末,枣肉和丸,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空腹米饮送下,日2次。 ❾ 柏子仁散(《太平圣惠方》)治小儿惊啼,状如物刺:柏子仁30g,研为散。一二岁儿每服0.3g;三四岁儿每服1.5g,粥汤调下。 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8丸,日2服。” ⑾三仁丸(《奇效良方》)治大肠有热,津液燥竭,里急后重,大便秘结:柏子仁、松子仁、火麻仁各30g。 为细末,黄蜡15g和丸,梧桐子大。每服20丸,食前米汤送下。若老人虚秘,用白蜡为丸,黄丹汤送下。 ⑿《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皮肤科》:“治脱发:当归、柏子仁各500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日3次,每次饭后服6~9g。 ” ⒀《中国民间草药方》:“治肾气不足,冲任不充之闭经:柏子仁12g,薏苡仁根12g,野菊花20g,丝瓜络20g,上药水煎服,1日3次。” ⒁《陕西中医验方选编》:“治处女闭经成痨:柏子仁(炒研)、牛膝(酒制)、卷柏各15g,泽兰叶30g,共研为细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30丸,空心米汤饮下。” ⒂《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心悸、失眠:柏子仁、夜交藤各12g,炒酸枣仁、茯苓、远志各9g。水煎服。” ⒃浙江中医杂志 1983;(4):“治疗神经衰弱:柏子仁9g,阴地蕨24g,大枣7枚。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服药期间,停服一切西药。 ” 单方应用 ❶ 《世医得效方》:“治肠风下血:柏子仁14枚。捻破,纱囊贮,以好酒750ml,煎至8分服之。初服反觉加多。再服立止。 非饮酒而致斯疾,以艾叶煎汤服之。” 食疗 ❶ 柏子仁酒(《圣济总录》)治中风失音不语:柏子仁(生研)60g,鸡粪白(炒)60g,生姜(不去皮,切)30g。上3味,粗捣筛,共炒令焦色,乘热投酒480ml,候冷滤去渣。每服40ml,空心日午夜卧服。 将上药切碎,盛于绢袋中,用酒浸泡,容器密封,7天后即成。适量饮用。 ❹ 《陕西中医验方选编》:“治月经闭止:柏子仁9g,猪肝180g。将猪肝切口装入柏子仁,蒸熟吃。 ”。 【医药家论述】: ❶ 李时珍《纲目》:“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补,辛而能润,其气清香,能透心肾,益脾胃,盖上品药也,宜于滋养之剂用之。” 味甘亦能缓肝,补肝胆之不足,极其稳当,但性平力缓,宜多用之为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