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旱莲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旱莲花 【概况】: 基源 为金莲花科金莲花属植物旱金莲的全草。 金莲花属全世界约90种,分布于中美洲至南美洲,中国引入1种栽培。 原植物 旱金莲Tropaeolum majus L.,又名金莲花(《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广西中草药》)。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的图和文字描述都是本种,但误引《山西通志》清凉山的金莲花,又名金芙蓉,旱地莲,系毛茛科植物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又《纲目拾遗》收载的金莲花亦系毛茛科金莲花。 因此,应该注意同名异物的区别,慎勿用错药。 形态 一年生肉质攀援状草本,光滑无毛。 叶互生,近圆形,长5~10cm,有主脉9条,边缘有波状钝角;叶柄长10~20cm,盾状著生于叶片的近中心处。花单生叶腋,有长柄;花黄色或桔红色,长2.5~5cm;萼片5,基部合生,其中1片延长成1长距;花瓣5,大小不等,上面2瓣较大,下面3瓣较小,基部狭窄成爪,近爪处边缘呈细撕裂状;雄蕊8,分离,不等长;子房3室,花柱1,柱头3裂,线形。果成熟时分裂成3个小核果。花期3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533页.图2796) 生境与分布 原产南美洲;现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 【生药】: 采集 秋、冬季采全草。 【化学】: 种子含挥发性成分异硫氰酸苄酯(Benzyl isothiocyanate)[1]、葡萄糖旱金莲甙(Glucotropaeolin)[2]。 茎叶含异槲皮甙(Isoquercitroside)、槲皮素-3-三葡萄糖甙(Quercetol-3-triglucoside)、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花含山柰酚葡萄糖甙(Kaempberol glucoside)[3]。 参考文献 [1]Acta Chem Scand 1953;7(9)∶1276 [2] Arch Pharm(Weinheim Ger) 1954;287∶342 [3] CA 1968;68∶47077z。 【药理】: 本品所含的挥发性成分异硫氰酸苄酯(苯芥子油)对革兰氏阴性或阳性菌在体外的有效浓度为1∶1000000~30000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枯草杆菌、抗酸杆菌以及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对多数能形成芽胞的细菌和眼感染中的微生物亦有良好的抑制作用[4]。并能增加氯霉素的抗菌效力。本品经胃、十二指肠吸收,经肾排泄,呼吸道及口腔粘膜也有排泄,成人服用后4~6h尿中达最高浓度。 给豚鼠长期服用,除在2~3wk颈背皮肤出现溃烂外,其它的,如排泄器官、内脏等均无异常。 旱莲花还有非特异性的刺激作用,能使网状内皮系统的活动增加,从而增加机体的防御能力及痊愈过程。 毒性 异硫氰酸苄酯(德国制剂名:“Tromalyt”)的急性毒性: 副作用有尿频,胃部不适、婴儿可发生呕吐。 曾有儿童用药6d后发皮疹,局部应用有发赤作用。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124。 【药性】: 性味 《广西中草药》:“辛,凉。”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目赤肿痛,恶毒大疮。 ❶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治疮毒。”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广西中草药》:“治目赤肿痛:金莲花(旱莲花)、野菊花各适量。捣烂敷眼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