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章服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章服古代以图文为等级标志的礼服。《史记·孝文本纪》:“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而民不犯。何则? 至治也。”据《夏书》: 古以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等为古天子冕服十二章,此为章服之始。有九章、七章、五章、三章之别。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統稱 > 章服 章服 zhāngfú 古代官吏所服之禮服。有尊卑之分,以圖文爲等級標志。始見於先秦。以日月星辰等爲天子冕服十二章。又有九章(衣五章、裳四章)、七章(衣三章、裳四章)、五章(衣三章、裳二章)、三章(衣一章、裳二章)之别。亦借指官服。《史記·孝文本紀》:“蓋聞有虞氏之時,畫衣冠異章服以爲僇,而民不犯。”晉·嵇康《與山巨源絶交書》:“而當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宋·高承《事物紀原·章服》:“[唐]開元時,中書令張嘉貞奏致仕官佩魚終身,自是賞緋、紫者必以魚,謂之章服。”明·宋濂《歲遷集序》:“人多裹章服而吾猶被布韋,其命也夫!” 礼服 礼服礼衣 礼装 衣冠 吉服 另见:礼节 仪式 礼仪 上朝 喜庆 丧事 ☚ 礼服 朝服 ☛ 章服zhāng fú以图文作为等级标志的礼服。《史记·孝文本纪》:“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以为僇,而民不犯。何则?至治也。” 章服职官的礼服。也是官员的等级标识。各朝服制严格,包括冠、服、带、授、简、饰六个部件。各朝的法律都明确规定,每个品官的章服必依典而制,依阶而别,不得乱制。它在等级制的基础上,首先反映出封建官吏职、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其次,它作为权标。充分体现出在法律认定下的文官制的严肃性。章服制不仅便于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出授任制度的透明度。我们从下列的汉、唐、宋、明、清五朝职官章服比较中,或许也可揭示其风貌之一斑。
章服zhāngfú❶绣绘有日月、星辰等图案标志的礼服。据《夏书》古以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等为天子冕服十二章,此为章服之始。天子十二章,群臣按品级以九、七、五、三章递降。《韩非子·亡征》:“父兄大臣禄秩过功,章服侵等,宫室供养太侈。”《后汉书·舆服志》:“迎气五郊,各如其色,从章服也。”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明宋濂《〈岁迁集〉序》:“人多裹章服而吾犹被布韦,其命也夫!”清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八章:“若古今君主之国,贵贱皆章服以别异之。” 章服 章服古代官服。因在衣服上饰“章”,以显示等威而得名。所谓“章”,指纹饰。据记载,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粉米、藻、火、黼、黻十二种纹饰,即所谓“十二章”。这些章或画、或织、或绣在天子、诸侯的官服之上,而以饰章的多寡来表示等威。之所以要选择上述十二章作为礼服的纹饰,按《书经》的解释,“日、月、星辰,取其照也; 山,取其镇也; 龙,取其变也; 华虫 (雉鸡),取其文也;宗彝,取其孝也; 粉米,取其养也;藻,取其洁也;火,取其明也;黼,若斧形,取其断也; 黻,为己相背,取其辨也。 ☚ 补服 法服 ☛ 章服古代以图文标识等级之礼服。其制始于舜,至周不传,东汉明帝乃详定其制: 天子章服备日月十二刺绣文,三公、诸侯用山龙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七章,皆备五采、大佩,赤舃履以承大祭。其服皆深衣制。章,刺绣图文之种类。天子章服刺日月文,上下各六章;三公、诸侯山龙文,衣五章,裳四章;九卿以下华虫文衣三裳四;以下各级官吏章服有五章(衣三裳二)、三章(衣二裳一)之别。 章服宋前期三品以上(元丰新制四品以上)服紫、佩金鱼袋,四品、五品(元丰新制六品、五品)服绯、佩银鱼袋,作为出入朝廷或赴任、出使之徽章,称章服(《宋会要·舆服》4之30、《宋史·舆服志》5)。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