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文天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文天祥

【生卒】:1236—1283

【介绍】:

南宋政治家、思想家。

吉州庐陵(今属江西)人,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世称文山先生。少慕忠义,有大志。

为朱熹二传弟子、巽斋学派的创建者欧阳守道的主要门人,宝祐四年(1856)进士第。

历宁海军节度判官、刑部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及平江、临安二府等,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加少保,信国公。

天祥坚持抗元,不屈不挠,于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在元大都英勇就义。学术思想上,天祥又是巽斋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御试策》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谈哲学是他的政治对策的理论根据。他分析当时南宋王朝所面临的形势是民力竭、人才乏、兵力弱、敌寇警等,汲汲可危。于是大声疾呼,激励当朝宋理宗以“不息之心”,“急求安民之道”、“急求所以为淑士之道”、“急求所以为节财之道”、“急求所以为弭寇之道”。为此,他提出“道一不息,天地一不息也,圣人亦一不息也”的哲学命题。并对道的生成、特点展开了论述。

他认为道是“未有物之先”已经存在的,“有物之后,而道行焉”,一切事物都是道的体用。道是无所不在的,它充塞宇宙。就人心而论,“而道在人心”;就五行而论,则“道在五行”。大者,它贯穿于“阴阳”、“无极太极”。

总之,从空间来说,“天下无往而非道”;从时间来说,道“流行古今”,永不止息。“不息”便是道的根本特点。道的“不息”,决定了宇宙中万事万物皆永远处于“不息”状态之中。“不息”便成为宇宙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总的法则。他进而指出作为儒家经典的《大易》、《中庸》的精髓在于“自强不息”和“不息则久”。文天祥又从历史上归结出“帝王行道之行,一不息而已矣”的规律。指出尧、舜、禹、汤、文、武、成,作为圣王,都体现了“不息”的法则,才成就了功业。总观全文,文天祥要求当政者以“不息”的精神,励精图治,挽救国家于危亡。

文天祥的《御试策》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也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当时主考官王应麟评论这篇文章“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

(冯克正、李志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