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
用全局观念、战略眼光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是邓小平辩证法的重要思想。邓小平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全局和局部关系的思想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共产党员要有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解释,全局就是在事物中带有照顾各方面和各阶级的性质的东西,也就是事物发展中决定全局的根本的东西。我们常说的战略眼光就是抓住根本,从全局看问题。邓小平说: “要看到大事,要有战略观念。” (《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00页)又说: “不能只在眼前的事务里面打圈子,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5页)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密不可分。有了全局观念,才有战略眼光,反之亦然。邓小平一再告诫全党要从全局看问题,也就是用战略眼光看问题。
要科学地分析和判断大局。邓小平讲“两个大局”。一个是国内大局,一个是国际大局,根本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是国内大局,他所提出的每一个观点,他所做出的每一项决策,他所发表的每一篇著作,直至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从中国和世界的大局出发,对中国和世界的大局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邓小平对国内大局的把握是从国情出发,把改革、发展、稳定作为大局一再反复强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邓小平提出中国的大局是发展,“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我们的路线是发展路线”,“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 等等。当然,他也反复强调,改革是我们的 “根本政策”,是 “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只有稳定才能发展,因此讲大局,就要把改革、发展、稳定讲全。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
在审视国情、把握国内大局的同时,邓小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进行正确地分析与估量。邓小平对国际大局的把握集中体现在一个著名论断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邓小平正是根据对国际大局的正确认识和敏锐把握,及时调整我国的对内方针和外交政策。
在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关系问题上,邓小平认为,无论是在革命还是建设中,我们的一切工作都会涉及全局和局部、中央与地方、集中统一与因地制宜的关系。邓小平指出: “全局和局部缺一不可,全局是由局部组成的,如果只有全体,没有局部,则全体也就不成为其全体了。另一方面,全体和局部、中央和地方、集中统一和因地制宜,以什么为主导呢? 如果把局部、地方、因地制宜作主导,那就要犯原则错误。一定要以中央、全体、集中统一作主导。” (《邓小平文选》第 1卷,第198—199页)
关于处理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邓小平提出了三条原则:
❶在中央工作的同志要经常照顾局部和地方,要因地制宜,注意到地方工作有什么困难。凡由地方提出的问题,只要是能够解决的,就要热心解决,如果不能解决,也要说明原因。中央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中央就应对地方、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克服官僚主义。
❷对地方来讲,则应照顾全体,服从大局,中央和集体统一,以中央为主体。
❸如果中央与地方,全体同局部,集中统一同因地制宜间发生矛盾,地方应服从中央,局部服从全体,因地制宜服从集中统一,少数服从多数。不允许搞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山头主义和个人主义。
邓小平特别强调,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邓小平认为,革命战争时期的大局是战争,一切服从战争; 而建设时期的大局是经济建设,一切都要服务和服从经济建设大局,他指出: “现在有一个大局,全党要多讲。” 全党全国都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 “伟大目标而奋斗。这就是大局。”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页)军队也要服从这个大局。我们军队要一切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他说: “要紧密地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9页)邓小平还要求领导干部要做顾全大局的模范。邓小平认为,一个共产党员党性是否坚强,突出地表现在遇事能否顾全大局,服从大局。他要求党的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做顾全大局的模范。他说:“要提倡顾全大局。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 ……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2页)他认为,顾大局就是 “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或者叫做小局服从大局,小道理服从大道理。”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5页)我们每个人,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或者是普通公民,都应该以此自勉自励,努力照此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