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文化书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文化书社 五四时期至大革命时期湖南地区以书社形式面世的进步团体。 为推动新思潮的研究,扩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0年7月,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会员为骨干,联合湖南教育、新闻、工商各界知名人士,在长沙共同发起组建文化书社。8月2日在楚怡小学召开筹备会议,推易礼容、彭璜、毛泽东为筹备员。 9月9日文化书社正式开始营业,社址在长沙潮宗街56号。易礼容为经理,毛泽东为特别交涉员。 该社销售书籍164种,杂志45种,日报3种,大多是进步书刊。除长沙总社外,尚组建有地方分社,截至1921年3月底止,陆续成立有平江、浏西、武冈、宝庆、衡阳、宁乡、溆浦七个分社;另在长沙设贩卖部七处;并约定罗宗翰为书社驻京总代表,毛飞为驻沪总代表。负责创设分社或贩卖部的,多半是新民学会会员。书社营业半年,即与全国60家书报社和文化团体建立了密切联系。在上海、北京、武汉分别得到了陈独秀、李大钊、恽代英等的支持。后营业更为兴旺,大量推销全国各地出版的新书新报,特别是共产党、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向导》、《中国青年》、《先驱》等及新青年社出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该社成立后,新民学会和湖南共产主义分子筹建党团的活动大多在文化书社进行,日常联系和来信来访均由书社接转,张太雷陪同共产国际代表在长沙会见毛泽东,亦由书社引见。文化书社的创办和发展,对湖南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湖南的共产党组织建立起到了特殊的作用,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也是新民学会的主要活动场所和党的秘密联络机关。 1927年5月马日事变时,文化书社被国民党反动派捣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