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摊丁入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摊丁入地

亦称“地丁合一”。

清代将丁银摊入地亩合并征收的赋役制度。明中叶推行一条鞭法后,代役丁银逐渐摊入田亩征收,但还未普遍实施。

清初军需浩繁,财政困难,不但田赋加派,而且丁银交纳亦只增不减。

加之地丁经常变动,官吏从中作弊,赋额不稳,税制不够健全,因此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开始赋役制度的改革。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2462万)作为以后征收丁银的标准。《清史稿·食货志》:“五十年以后,谓之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人丁固定后,丁银(359万余两)也相对固定,这为摊丁入地作好了准备,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四川、广东等省开始推行摊丁入地的办法。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统谓地丁。”(《清史稿食货志》)“地丁”亦谓“地丁钱粮”。乾隆时地丁合一之制基本上实行于全国。地丁钱粮以缴纳银两为主,兼收铜钱,但有小部分漕粮仍征收实物。丁徭与地赋合一后,民纳地丁钱粮之外,别无徭役。

摊丁入地是明代一条鞭法的进一步发展,系将丁银并入田赋,从而结束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来地、户、丁分课所带来赋役制度的混乱现象、实现了赋役合并,简化征收手续,又均平了负担。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2: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