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抚効志兮,冤屈而自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抚効志兮,冤屈而自抑。 【集校】: 司马迁:抚情効志兮,俛诎以自抑。 洪兴祖:抚 朱熹:抚情效志兮, 黄省曾:抚情効志兮,俛屈以自抑。 明繙宋本:抚 校语同洪本。 朱多煃:抚 汪瑗:同朱本。 毛晋:抚 校语:寃,一作俛。 庄允益:抚 戴震、汪梧凤:同《史记》。校语:俛,音勉,下首也,一作冤。诎,一作屈而。 姜亮夫:寃屈而,《史记》作俛诎以,俛冤,屈诎,皆声通字;而作以,例与上而长同。 沈祖緜:《史记》效作効,屈作 蒋天枢:同黄本。 校语:俛,《补注》本作“冤”,从黄本、夫容馆本作“俛”。下“而”字亦从两覆宋本作“以”。 何剑熏:日本庄允益本作“俛屈以自抑”,当从。《史记》诎用爲屈,因二字同从出声。 俛屈卽低首屈志之谓。(《楚辞新诂》) 。【集释】: 王逸:抚,循也。 效,犹覈也。抑,按也。 言己多病长穷,恐遂顚沛,内抚己情意,考覈心志,无有过失,则屈志自抑而不惧。 汪瑗:抚,安也。效,放也,如《易》“效天下之动也”之效。冤屈,言枉而不伸也。抑,犹排遣也。言己安其性情,放其心志,自排遣其冤屈,而不使至于过伤也。此又自 陆时雍:抑,按止之也。寃屈不自抑,则有暴怒之 黄文焕:抚我之 初愁不起,则后忧不接,此抑之之方也。 钱澄之:抚 王夫之:变易初志,而抚念 林云铭:若我 张诗:于是抚其性 蒋骥:言循省其 屈复:孔静幽默四字,赞汨罗,切絶妙絶,非亲覩者不知也。余固未尝至,土著爲余言如此。右一叚,记时记地,明自沈之 胡文英:抚我之初 而今乃得此 刘梦鹏:抑,叶音意。俛诎自抑,降心以自宽也。 胡濬源:自抑,强制其心,不欲愁也。若不自抑,必废常法而变心从俗矣。 此与下 闻一多:抚,案也、定也。 《文选·神女赋序》“抚心定气”,卽此抚情之义。下文寃屈自抑,承此言之。 《文选·长笛赋》“致诚効志”,効亦致也。此谓抚情以効志。《七谏·缪谏》曰:“愿承间而効志兮,恐犯忌而干讳。卒抚情以寂寞兮,然怊怅而自悲。 ”足与此文相发。 文怀沙:抚,依循。 効,评析。(《屈原集》注) 杨胤宗:此原独处深山之中,与糜鹿木石爲侣,而深切自省也。亦孟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之义。特诗人之赋,丽以则耳。 夫摇眸眺望,何山深而林远;步幽壑以徙倚,悲芝焚而蕙叹。空山寂寂,听响增哀,省 吴孟复:《説文》、《广雅》均训抚爲安,安有按义;又《广雅》:“ 此指南行之情实。效,《广雅》:“效,考也”。 《疏证》“效之言校也”。《广雅》“效,度也”。 此句意谓,循抚南行之情实,以与己之素志相考校。冤屈,《史记》作“俛诎”。 冤同宛。 《説文》“宛屈草自覆也”。 杨树达谓:从“ 冤屈卽宛屈,与俛诎义同。俛诎卽曲躬、匐匍或穷阨之意。自抑,谓经过循情较志,无愧于心,故虽穷阨而心安也。 蒋天枢:八句言己虽遭遇变故,往昔志操及所抱愿望,并未因而改变。 抚情,体认己当前情操。効,本作效,《説文》支部:“效,象也。从支,交声。”无効字。 効志者,使志形诸事业,象法天下。俛,同俯,俯屈,谓爲环境所制约,暂伏屈以自藏。自抑,自按制其行。 王泗原:高诱《战国策·西周注》:“效,致也。”效志卽致志。 汤炳正:抚,犹循省,回顾。 《广雅·释言》:“效,考也。”效卽効。 二句领起,谓回顾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