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扁豆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扁豆花

【名称出处】:《本草图经》

【概况】:

异名 南豆花(《广东中药》)。

基源 为豆科藊豆属植物扁豆未完全放开的花。

原植物 扁豆 Dolichos lablab L

余项参见“扁豆”条。。【生药】:

采集 7~8月采摘未完全开放的花,晒干或阴干。

药材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

鉴别 花扁平不规则三角形。

下部有绿褐色钟状花萼,萼齿5,外面被白色短毛。花瓣5片,皱缩,黄白色或黄棕色,未开放的花外为旗瓣所包,开放后即向外反折,翼瓣位于两侧,龙骨瓣镰钩状;雄蕊10,其中9枚基部联合;里面有一黄绿色柱状的雌蕊,弯曲,先端可见白色细毛绒。

质软,体轻。气微香,味淡。

以朵大、色白、干燥者为佳。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性】:

性味 ❶ 《山东中药》:“甘”。

❷ 《四川中药志》:“平,甘、淡。”

功效 健脾和胃,消暑化湿。

主治 痢疾,泄泻,赤白带下。 ❶ 《本草图经》:“主女子赤白下,干末,米饭和服。”
❷ 《纲目》:“焙研服,治崩带;作馄饨食,治泄痢,擂水饮,解中一切药毒。功同扁豆。”
❸ 《岭南采药录》:“敷跌打伤,去瘀生新,消肿散青紫。”
❹ 《四川中药志》:“和胃健脾,清热除湿。治暑热神昏,湿滞中焦,下痢脓血,夏日腹泻及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或研末。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清络饮(《温病条辨》)治暑热、身热头目眩晕:鲜扁豆花1支,西瓜翠衣6g,鲜银花6g,鲜荷叶边6g,丝瓜皮6g,鲜竹叶心6g。

水300ml,煮取150ml,日2次服。
❷ 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治暑温汗不出者:香薷6g,银花9g,鲜扁豆花9g,厚朴6g,连翘6g。

水750ml,煮取300ml,先服150ml,得汗后止服,不汗再服;服尽不汗,再作服。
❸ 涤暑饮(《中华食物疗法大全》)治暑湿:鲜扁豆花、鲜金银花、鲜佩兰叶各10g,鲜荷叶15g,丝瓜皮10g。将诸品入锅煎煮15分钟,倒出煎液后再加水煮15分钟,将两次药液合并。白糖调味饮服,日2~3次。

单方应用 ❶ 《奇效良方》:“治妇人白崩:白扁豆花(紫者勿用)焙干为末,炒米煮饮入烧盐,空心服。”
❷ 《食物与治疗》:“治小儿消化不良:白扁豆花15~30g,水煎加糖。”
❸ 《食物疗法》:“治肠炎、痢疾:扁豆花60g,炒焦,水煮400ml,连服2次,第2日再服1剂可愈。”
❹ 扁豆花治疗菌痢疗效观察(上海第二人民医院) 1960:“治细菌性痢疾:干白扁豆花100g,制成100%的煎剂。口服剂量按每次每1kg体重0.5~1ml计算,每6小时1次,7天为一疗程。”
❺ 《食物中药与便方》:“治夏季暑湿痢、腹痛、里急后重:扁豆花焙燥研末,每服3g,以米汤送服。”
❻ 《中华食物疗法大全》:“治妇女带下:白扁豆花5~10g,捣烂绞汁,加沸水少许服,1天2次。”

食疗 ❶ 《食物中药与便方》:“治暑湿、泻痢、里急后重,腹痛:扁豆花15~18g,煎鸡蛋吃。”
❷ 《必用食治方》:“治一切泄痢:白扁豆花正开者,择净勿洗,以滚汤瀹过,和小猪脊膂肉1条,葱1根,胡椒7粒,酱汁拌匀,就以瀹豆花汁和面,包作小馄饨,炙熟食之。”
❸ 扁豆花粥(《中华食物疗法大全》):“引(《奇效良方》)治夏季感受暑湿,发热心烦,胸闷吐泻及赤白带下:每年7~8月间,采取未完全开放的白扁豆花晒干。每次取10~15g,粳米100g,加水800ml左右。先煮成稀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扁豆花,改用慢火,至米花粥稠为度。若用鲜扁豆花,则用量宜加大到25g。扁豆花粥分早晚两次温热服食。”
❹ 《食物疗法》:“治腹痛:扁豆花3g,煮鸡蛋食。”。【医药家论述】:

张秉成《本草便读》:“扁豆花赤者入血分而宣瘀,白者入气分而行气,凡花皆散,故可清暑散邪,以治夏月泄痢等证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