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 【集校】: 司马迁: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彊。 洪兴祖: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校语:《史记》连作违。 强,《史记》作彊。强,巨两切。 朱熹: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校语:违,一作连。 黄省曾、汪瑗:同朱本。 明繙宋本: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校语同洪本[惟强作强]。 朱多煃: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 毛晋:同朱多煃本。 庄允益:同明繙宋本。 戴震、汪梧凤:同《史记》。校语:违,一作连。彊,一作强。 王念孙:连,当从《史记·屈原传》作违,字之 违,恨也。言止其恨,改其忿也。 恨与忿义相近,若云 曹大家曰:违,恨也。 (《汉书·叙传》违作愇。 《广雅》: 《邶风·谷风》篇:中心有违。《韩诗》曰:违,很也。很,亦恨也。(《广雅》:很,恨也。 ) 闻一多:王[按,王念孙]説是也。朱本亦作违。 朱燮元本,大小雅堂本并同。 刘永济:王念孙从《史记》作违,是也。 王氏[按,王夫之]《通释》説爲连衡,颇病望文生义,不可从。蒋骥以惩违爲不敢悖理,改忿爲不敢疾人,亦 姜亮夫:王逸《章句》云:“言己知汤禹不可得,则止己留连之心”,云云,则王本亦作连也。然以文义审之,当从《史记》作违爲是,违与忿对文,余详注。彊本字,强借字也;古经传多借强爲彊。 沈祖緜:《史记》连作违,强作彊。彊正字。 蒋天枢:同洪本。校语:连,黄本、夫容馆本作“违”,兹从《补注》本作“连”。 王泗原:违字今本作连,是因形近而 王逸:惩,止也。 忿,恨也。抑,按也。言己知禹汤不可得,则止己留连之心,改其忿恨,按慰己心,以自勉强也。 朱熹:强,其两反。违, 林兆珂:言惩 汪瑗:背理曰违。不平曰忿。 自强,自勉也。 黄文焕:俯仰古今,莫不与我违者,眞可忿矣。惩人之违我,以爲我之不自违。改我之忿人,以爲古来之不必忿,则但有抑北愁心,扶我强气而已。 王夫之:连,连衡。事秦张仪之邪説也。 忿,若怀王駡齐而 割地献秦、求杀张仪,皆一朝之忿,不思而逞。若能抑其小忿,自彊不屈于秦,则何汤禹之不可学乎? 林云铭:古人多不竝生,何怪于今。宜惩戒相违之悲,变易平日之恨,强抑此心而自遣矣。 应篇首自抑句。 张诗:强,上声。 言吾惩创违理之事,改易忿懑之气,遏抑其心,勉于爲善。 蒋骥:惩违,不敢悖理也。改忿,不敢疾人也。 屈复:惩,创。 忿,恨怒。惟有惩改往日之过忿,自抑其心,强于爲善。 奚禄诒:违,去之也。 戴震:违,犹拂也。 郑康成笺《毛诗》云:裴回也。 胡文英:惩其违俗,改其忿时,抑下其心,而自爲勉强以俟时。 刘梦鹏:惩违,谓以违替法度者爲戒。改忿,不敢忿怼也。 原实未尝忿,其曰改忿者,亦自省厥中,有则改之也云尔。抑,犹降也。强,勉持也。 胡濬源:言与世相逢不能无忿,惩之、改之,抑其不平之心,强于爲善安心。 马其昶:不怨天、不尤人,至死而不移,是之谓自彊。 文怀沙:改,改变。忿,愤怒。抑心,压抑著心志。自强,自力图强。(《屈原集》注) 姜亮夫:惩连,言止其伤恨也,动宾结构用词,连当作违。 王念孙《读书杂志》卷三之五以爲当从《史记》作违。(而)徐(仁甫)説不必改字,亦可备一説。 然以文义审之,《史记》作违,亦可通,而不必训恨,违卽拂违之义(此出戴震)惩违卽上文“重华不可遌”,“古有不并”、“汤禹不可慕”等相违异之事,故惩艾之,而改其忿恨,抑按其心志而自勉。 (《重订屈原赋校注》) 马茂元:自彊,彊字同强。意指锻炼自己,使自己更加坚强。 刘永济:此因禹汤旣远不可慕,求知必不可能,则惟惩改自己忿恨之 (《屈赋音注详解》) 徐仁甫:“惩连”与“改忿”相对爲文,王逸训留连固非,戴震注拂违亦不切,王念孙言恨,又与“忿”重复。余疑连借爲 吴孟复:惩,《广雅》“ ”按:爻本爲刈禾之器,卽今之镰刀,动化爲刈,有割断义。惩在蒸部,蒸之对转,惩与止同训。又违当爲 圣贤难并,自古如斯,意愿乖违,事所难免,只好割断(抑止)愁思。 蒋天枢:八句叙己对顷襄之期望,并于此著胆北归道阻事。惩,有所创而思改。 连,连衡以事秦。 此二句意谓顷襄应从先后两度和秦以来所受秦人欺骗中取得教训,并改正遇事愤怒不冷静的弱点,抑己淫佚苟安之心以图自强。 王泗原:抑心,卽《离骚》的“屈心而抑志”。 自勉强,卽勉强自己。《易·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彊也是上声,动词。 汤炳正:惩,受损伤而知戒备。 (《楚辞今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